“感受升华”一浅谈教学模式的建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阅读教学占用了语文教学一半以上的课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好坏。“感受——升华”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
  一、“感受——升华”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它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语文课中学生情感参与的问题。在学习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将课文中蕴含的精神进行一种内在的转化,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使语文阅读不再是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阅读模式的一种创新,打破了教师对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惯有思维方式,对以后小学语文阅读的继续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感受——升华”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围绕阅读目标收集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充分感受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阅历少、知识面比较狭窄等特点,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不能很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应当收集与阅读目标有关的信息,例如背景知识、人物介绍等资料,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阅读目标,达到“充分感受”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学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借助网络工具等,其中学生课前对生词进行查阅也是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重要方法。在查阅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
  (二)充分阅读后深切体验
  学生在熟练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充分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教师在此环节起到引导作用。例如移情体验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或者是课文中的主人公,又或者是课文中的某个人,让学生把自己置身课文的环境中,切身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文中的动作模仿,通过模仿,让学生用肢体去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例如,在讲到课文《我选我》的时候,教师不妨假设出如果我们班级某某班长换学校了,我们班也举行一次投票选举班长的活动,你会选谁?会选自己吗?
  (三)切身体验后积极思考
  通过阅读——感受——体验后,学生应该会产生一些问题。教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所产生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出具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采用质疑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能够提出问题。当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文的选录只考虑内容的教育价值,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性没有准确的推敲,很多是为了教育而编撰。例如,有篇课文讲爱迪生的妈妈生病急需手术,但由于光线太暗,医生不能给妈妈做手术。爱迪生想到了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在屋子里装上了许多镜子,然后医生给妈妈顺利地完成了手术。这个故事仔细推敲后,人们就会发现它的失真性。有很多学者为了弄清楚这一故事的真假,专门去了爱迪生出生的国家进行了相关的访问、调查。事实表明这个故事是假的。因此教师要在授课的同时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告诉学生即使是我们的教科书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要对一切事物大胆质疑。
  (四)思考过后多向交流
  当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思考甚至产生怀疑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应该相互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悟、观点、疑问。教师应当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达到心灵的互动。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们随意发挥,教师不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当学生谈论到一定程度后,选出刚刚大家提出的典型的几个问题。教师组织以同桌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将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小组达成共同意见,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这种交流方式可以增加每个成员的自信心,理清自己的思路后,为下一教学环节的进行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一味讲解。”
  (五)交流过后大胆表现
  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口头语言表达、书面的写作、肢体动作的表演等等。学生在完成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过后,心里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教师要让学生把这种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例如,学习完《晏子使楚》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思考过后,对晏子的“故意笑了笑”之后的对话进行表演。对晏子调侃国王的对话,有的学生表现的是幽默,有的学生表现的是愤怒,有的学生表现的是不屑,从学生的表现中就能够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六)感情的自然升华
  阅读是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人的心智也是不断发展的。阅读可以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气质。一个人大量阅读后,可能对读过的内容完全不记得,但长期阅读的人会散发出独有的气质,这就是阅读后升华的结果。在自然升华這一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做过多的干涉,努力做到“自然而然”。教师可以做的是,通过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悟性,引导学生将阅读回归到生活,水到渠成地进行升华。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感受——升华”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创新意义。它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灵魂。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之间“自然天成”的关系,使得在数学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当代教师不容推卸的使命。各类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教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就使用移动软件(主要以g
新《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活动选择的梯度  科学活动内容的确立对于幼儿科学的发展十分关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探索与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场所。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从最普通的“麦子”人手,将麦子资源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充分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麦”进课堂——彰显魅力  新《纲要》中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教学练习课是对本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因此,如何在练习课中巧设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练习,系统整理,思维拓展,我个人觉得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在现实教学中,感受颇深,现结合两次练习课谈点个人感受。  一、创设情境,动态调控  《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片断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
和畅二字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和谐通畅、融合顺畅。建设和畅班级便是建设一个融合顺畅的班集体。本人认为要建设好“和畅班级”,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那也是班级常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和纪律。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班训、完善班级制度、优化班级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一、和畅的班训  首先,班级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只有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这两方面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参与,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如何立足课堂,以开放的思路指导教学,发展學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
科学课程逾越了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与开放,但对科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某区,在开设小学科学的3-6年级中共有1200名学生,其中科学专职教师(每周科学课12节及以上)共8名,兼职教师40名。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调研,发现专兼职教师在科学教学质量上也有差异。  一、教学质量存在的成绩差异  笔者连续两年跟踪了2009级学生在五、六年级科
听到好课,常感叹于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人解读,对教材巧妙的重构和再创。在他们的音乐课堂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拨动学生的审美心弦,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张扬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彰显了教师深厚的素养底蕴,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体验与感悟。文本重构和再创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2011版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说明就有提到: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确实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本文是我在《At
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祖国的领土不可侵犯,不可分割。3、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祖国在我心中  师:这是一张世界地图,谁能上来找找中国在什么位置;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大吗?  二、祖国政区我知晓  师:我们国家这么大,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