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hd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确实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本文是我在《At the weekends》一课中“合作学习”的体现,也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些实践体验。
  一、以点带面,全体参与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語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所面向的学生是以班级为整体,而班级的人数比较多,在本课中所要学生掌握的新句型比较多,不可能做到一下子与所有的学生一起交流与练习。因此我把学生分成不同形式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练习。在课堂中,我每教授一个新句型后,都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操练一下,再抽查他们的结果。即使有些学生没有被叫到,但他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有了交流和练习。我所采用的小组形式有:自然座位式、四人小组式、多人自由式、大组合作式等。在听力练习后需要学生交流他们的答案,在课堂上人人都有机会开口,而且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伙伴比面对老师要轻松自由,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语言水平,从而来达到教学要求。
  二、开展竞争,互助合作
  英语课堂有了竞争的注入更显活力与生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如在本课中所新授的句型是本册书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对第三人称单数上出错。在练习中我加入了比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比一比哪组成员说的对话最成功,出现的错误最少。另外,在让学生自主编对话的过程中,也比一比哪组的对话编得最有新意,而且表演最自然最熟练的。把所有评论的结果综合起来,最后给最成功的一组口头或者少许物质上的鼓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由于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胜利,说的不好的学生能主动去学,而说得好的学生也会主动去帮助别人来一起取得成功,因此在潜移默化中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因而,即使是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愿意开口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平时每节新授课的句型操练中,我总是让小组内成员进行pairwork,尝试初步问答操练。遇到一段文章让小组间成员先一起读读,交换各自的理解,相互讨论一番。小组间的交流也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和对语言的运用,在本课中学到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可以通过问自己的组员来达到练习和巩固,还可以通过相互问How does your father/……spend his/her week ends?来练习本课的重难点句型。让学生多练多说,自己的小组就是他们现学现用的最好最直接的对象。这样,学生在多次的交流、沟通中,英语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而力求完美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多次的讨论中学会了取长补短,懂得了把与partner操练中出现的好的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不仅提供给学生更多说英语的机会,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表演,体验成功
  小学英语教材拥有大量的情景会话,每当学了一段情景会话后,我都会让学生们根据情境几人一组自导自演一个英语小品,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话以及老师和学生演的小品来运用所学内容自己也编一个小品对话。为了小组的成功,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对小品中的每一问每一答、道具的使用、人物的安排都进行精心、反复的考虑。同时,学生们不断排演小品,发挥想象,修改内容,以使自己小组的小品在表演时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之后,我让个别小组到台前表演。其中有些小组还做了昆虫之类的道具,对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不仅能尽现学生的表演才华,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五、及时评价,提高实效性
  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活动目标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如竖一下大拇指;经常说“ex-cellent”“well done”等的表扬的话;全体学生鼓掌;摸摸学生的头;送上一朵小红花等等。小组间的表扬我采用让别组的成员齐说“good”或者在黑板上画五角星来鼓励他们。这些奖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绪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英语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作为语言就需要运用于实际,而由于环境限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无处不在,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数学活动课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强调实践性、注重渗透性、关注及时评价,广受欢迎,深得师生们的青睐。苏教版一年级的活动课以“数学 实践活动”“活动 思考”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让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趣味盎然。  数学活动课虽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材料准备不充分,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课堂结构松散,活动不能有效地实施
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之间“自然天成”的关系,使得在数学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当代教师不容推卸的使命。各类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教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就使用移动软件(主要以g
新《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活动选择的梯度  科学活动内容的确立对于幼儿科学的发展十分关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探索与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场所。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从最普通的“麦子”人手,将麦子资源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充分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麦”进课堂——彰显魅力  新《纲要》中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教学练习课是对本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因此,如何在练习课中巧设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练习,系统整理,思维拓展,我个人觉得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在现实教学中,感受颇深,现结合两次练习课谈点个人感受。  一、创设情境,动态调控  《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片断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
和畅二字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和谐通畅、融合顺畅。建设和畅班级便是建设一个融合顺畅的班集体。本人认为要建设好“和畅班级”,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那也是班级常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和纪律。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班训、完善班级制度、优化班级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一、和畅的班训  首先,班级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只有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这两方面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参与,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如何立足课堂,以开放的思路指导教学,发展學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
科学课程逾越了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与开放,但对科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某区,在开设小学科学的3-6年级中共有1200名学生,其中科学专职教师(每周科学课12节及以上)共8名,兼职教师40名。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调研,发现专兼职教师在科学教学质量上也有差异。  一、教学质量存在的成绩差异  笔者连续两年跟踪了2009级学生在五、六年级科
听到好课,常感叹于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人解读,对教材巧妙的重构和再创。在他们的音乐课堂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拨动学生的审美心弦,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张扬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彰显了教师深厚的素养底蕴,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体验与感悟。文本重构和再创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2011版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说明就有提到: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