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庐中学的教室里,我们看到不管上什么课,学生手上都有一张讲义,这就是让东庐中学起死回生、创造教育奇迹的“讲学稿”。校长陈康金说,“讲学稿”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东庐中学老师的整体层次较低,为了提高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学质量,学校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先主备教案,再集体讨论,然后全组老师共同使用。实验最先在数学和化学组进行,在阶段性的测试中,两个组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上升,平行班的成绩差距明显缩小。这时,少数老师又提出:这种供老师使用的教案,可以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既做课堂作业又做家庭作业,也充当复习资料。这样做,既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于是,教学合一、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正式出台了。
  “讲学稿”的设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讲学稿”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讲学稿”不是简单地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有五: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
  
  (原文作者:张俊平 叶 萍 朱从卫)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旅程,更应该是一段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有机融合的智慧之旅。  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引导,使课堂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形散神聚,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而在这首散文诗中,话题感召是关键。构建一个阅读话题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精巧的阅读话题,能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顺畅。请
墓志铭——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    弗兰克·梯利曾说: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和制度。  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在洛克的墓碑上,刻的是他生前自己所写的墓志铭(当然,死亡日期是后添的):  约翰·洛克长眠于此。你们如问他何许之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从他的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
[校长档案]  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2003年开始,他提出“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从情智管理、情智课堂、情智课程等方面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情智教育”被南京市教育局收入30个成功案例推广,获得南京市政府“素质教育创新奖”。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把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是学校管理的应然选择。由小葛的事我开始思考学校管理如何彰显教师劳动的价值.反思自己的实践我觉得校长要做到情理互融。  所谓的“理”是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要考虑教师劳动的价值。一方面,要让教师的劳动有一个彰显的平台。我们学校在安排一周工作时,工作清单上设置“上周回顾”的栏目,展示上一周教师、学生中的闪光
对洪泽来说,要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最大和最难的问题就是“钱”。  洪泽采取的办法:一是“财政挤”。县财政一年收入只有一个多亿,要保证教育投入做到“三增长一优先”,就只能想法挤。二是“政策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想办法用活这些政策,多方引资,多元办学,让政策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三是“银行贷”。教育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学校充分利用
凡是与秦培元有过接触的人,无论时间长与短,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行走力”与“静坐功”。  他就是靠“行走力”和“静坐功”在洋思度过了28年,由代课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到洋思的“掌门人”。  校长,无一没有办公室,秦培元也不例外。但他的办公室,不在综合楼,而是位于教学区中心位置的一问狭窄而简单的小屋。秦培元说,工作不是坐办公室,工作是“行走”。办公室放在教学区中间,可以使自己更快地走进教室,走近学生
实际的课堂学习中,班级里至少存在三类学生:已经会了的、正适合学习的、还不具备适当的知识准备的,且即使在同类的学生中,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学习持久力等也都是有差异的。在呼唤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今天,我们要改进以往的减少差异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创新课堂的生长点。从“一统”走向“差异”。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起点。    一、兼顾全体,科学分层    教学前期从学生的学
教育中,我们常常说:为了每一个学生,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而张家港教育往前更进了一步,抓住了这一理念的逻辑起点,那就是为了每一位教师,不落下任何一个教师。在张家港人看来,只有教师稳定了,幸福了,专业化了,学生才可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最优质的教育,教育也才可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1 王开东:一个“客籍教师”的成长故事    2004年8月,王开东和他的爱人一起成了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教师队伍的新成员。这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我的办公室玩。无意中,他看到了我关于学生订正作业的记录本,便调侃我道:“老兄,这是你的‘收租’本吧!”“收租?”我一时还没能回过神来。朋友便解释道:“你们呀,就像过去的土财主,交了租的就把名字划去,名字没划的三天两头就来催要。”不提也就罢了,一提还真有点那么个味儿。朋友走后,我静静地坐下来,回顾起我身边的老师对于作业有错学生的一些记载方法,还真是各有千秋。有的老师是把学生做错作业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施恩教授的“心理契约”理论也可以转述为学校管理的一种状态:学校的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学校与教师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即学校能清楚每位教师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教师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全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