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庐中学的教室里,我们看到不管上什么课,学生手上都有一张讲义,这就是让东庐中学起死回生、创造教育奇迹的“讲学稿”。校长陈康金说,“讲学稿”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东庐中学老师的整体层次较低,为了提高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学质量,学校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先主备教案,再集体讨论,然后全组老师共同使用。实验最先在数学和化学组进行,在阶段性的测试中,两个组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上升,平行班的成绩差距明显缩小。这时,少数老师又提出:这种供老师使用的教案,可以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既做课堂作业又做家庭作业,也充当复习资料。这样做,既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于是,教学合一、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正式出台了。
“讲学稿”的设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讲学稿”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讲学稿”不是简单地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有五: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
(原文作者:张俊平 叶 萍 朱从卫)
“讲学稿”的设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讲学稿”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讲学稿”不是简单地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有五: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四是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五是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
(原文作者:张俊平 叶 萍 朱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