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真如“白板”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志铭——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
  
  弗兰克·梯利曾说: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和制度。
  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在洛克的墓碑上,刻的是他生前自己所写的墓志铭(当然,死亡日期是后添的):
  约翰·洛克长眠于此。你们如问他何许之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从他的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文上令人生疑的颂扬之词,将更为忠实可信地告诉你们有关他的其他一切评说。他的德性,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说明他的声望。也不配作为你们的典范,那就让他的罪恶随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先例,福音书中已经有了;罪恶的范例。仍以没有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这块本身即将蚀灭的石碑就是一个证明。
  石碑终将蚀灭,冢中的声音却将成为永恒。洛克不仅因其教育思想闻名于世,其为人一样值得敬仰。教育者,自身人格和学识一样重要。普通教师大都不喜欢听所谓名师在台上吹牛,更要杜绝自己在学生面前说大话。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功业”也!一个人的成就必定与其成长经历有关。我们来看看洛克的成长史。
  1632年8月29日,约翰·洛克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父亲参加克伦威尔军队。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
  14岁,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洛克人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
  20岁,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28岁,获文学硕士学位。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666年某日,政治活动家艾希利勋爵旧病复发,经友人介绍,勋爵家人请洛克出诊。洛克经认真检查,诊断为肝脓肿,当即施行外科手术,对症下药,终于使勋爵康复如初。勋爵感激不尽,器重洛克才华,两人皆向往思想自由,政治见解惊人一致。翌年,洛克受艾希利之聘,迁入埃克塞特庄园担任他的私人秘书和医学顾问,并兼做其子的家庭教师。从此,洛克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洛克的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理智”而有才干、“机敏”而有“预见”、态度“优雅”而“善于处事”的人,即“有德行、有能耐而又具有礼貌与良好教养的人”。带着这样的追求,洛克在教完勋爵之子后,接着又负责勋爵之孙的家庭教育。勋爵之孙在洛克的谆谆教导下,后来成为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洛克可谓这个家庭的两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发轫于勋爵之子,验证于勋爵之孙,成书于《教育漫话》——本书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士,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本文主要介绍洛克的这本小书。
  
  读洛克语录(1):“白板”说及其他
  
  洛克生活的年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正在崛起。而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却阴魂不散,神学教育还占主流。洛克对当时流行的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这就是有名的“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特别是儿童,是完全可塑的,教育的作用非常大。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人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虽然我们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适当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肯定不错。幼儿时期的教育与儿童成长的相关性就更加明显。对照今日两代亲人照应一个宝贝的现实,娇生惯养在所难免,希望芝兰玉树生在自家庭院也是情理中事,但由于寄托了太多的梦想,将野草视作芝兰的事也常有发生。足下的野草本来很好,不好的是:硬将野草培育成参天大树的那份激情以及由此横加在野草身上的压力。由于缺乏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数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培养目标之间基本是南辕北辙。
  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绅士。什么是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洛克认为绅士的培养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应采用家庭导师教育,这跟当时“只能学得一点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校教育有关。他认为,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
  与之对照的是,今日择校风中,一些家长对于私立学校、名牌学校的“趋之若鹜”,根本不是建立在对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上,而是追求“时尚”,但求安心,即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想出这句广告词的人,太了不起了。不过,地铁里也有这样一幅广告:一群人拼了命往前挤,往里钻,下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其中——提倡文明乘车。其实,“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盲目和乱挤的行为相比,前者更不利于文明和发展。
  我要说《教育漫话》真是一部很好看的小书,为人父母都应看看。下面随意摘录数例,窥一斑而知全豹。希望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
  
  让学习成为乐趣
  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作一种游戏,看作一种消遣,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一件光荣的、快乐的和消遣的事情,假如不使他们因为忽略了求学就受到责备或惩罚,他们是会自己要求受教的。
  宁可让学生迟一年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
  今天你跟孩子说,学习是一种游戏,一种乐趣,除非他是白痴或者天才,他才会相信。。学习未必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什么变成今天的样子?一则幼时家庭教育方式错误。二则长大之后与社会评价机制抵牾。
  君不见,名牌大学附近有多少家长陪读,高中没“看”够,监护到大学来了。孩子的“爱好”千奇百怪,反正 不是“知识”。据说现在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亦谁之过欤?
  
  培养好奇心
  儿童无论发出什么问题,不可制止他,不可羞辱他。应答复他的一切问题,解释他所想要明白的事物,按照他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使他尽量懂得……适当的答复就可以引导他前进……除了认真地答复他们的问题和告诉他们所想了解的事情以外。此外还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誉的方法。从最小的时候起,我们就都是一些自夸自负的动物,应当利用自夸自负,使儿童去做有益于他们自己的事情……儿童的问题不可忽视,不可使他们得到虚妄的答复。他们如果受了轻视,或者受了欺骗,他们是容易看出来的,他们很快地就会照着别人的样子,学会疏忽、伪善和虚伪等等伎俩。
  好的父母是能与孩子平等交流的。但答复孩子的一切疑问且有意识地引导,非有宽广与深厚的知识不可。更重要的是耐心。大人最易犯的错误是对孩子漫不经心虚与委蛇,不知道孩子最先学会的也是从你身上得来的敷衍应付。
  本来,孩子自有孩子的玩伴,在他们的游戏交往中会触发问题,进行探讨。现在这一切也难以实现。独生子女,更多时间是与大人为伴。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故事、童话失去了市场,奶奶、外婆口里的故事,让位于“葫芦娃”“奥特曼”,让位于各种文明人编制的口径统一的画册,靠这些长大的孩子,想象也是贫瘠的。
  父母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好奇,才有活泼泼的心思,才能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只知道花钱送孩子上奥数班、兴趣班什么的,对人对己,都是摧残。
  
  关于教育上的错误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对教育失误的严重性,父母、教师认识得极为不够。家长犯的教育错误有多少?像曾子一样言而有信的有几人?以为自己是大人,有特权,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可以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知道这些错误将全部连本带利由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加倍返还。这方面的错误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们得为自己种下的苦果承担责任,须知:良好的愿望不能拯救一切。
  
  关于溺爱
  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溺爱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那苦水,却又感到奇怪。
  溺爱便是上面所说的教育方式上的主要错误之一。
  高尔基说得多好: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教育孩子却是人类的高尚行为。实际生活里,许多父母未必超过母鸡的行为。因为母鸡还要教会小鸡生活的本领:怎样觅食。
  溺爱一旦成为习惯,孩子的一生将会遭受重大损失。他将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脆弱、乖戾——这些都绝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可后来他们都看到了,还觉得十分惊异,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切最初都是自己教会孩子的。
  
  关于惩罚
  除了顽梗以外,什么事情都不应该使用专横或粗暴的办法去对待。其他一切过失都应该用温和的手段去改正……自然,顽梗和有意的疏忽是应该克服的,即使要用鞭挞也是不能顾惜的。但是我觉得,学生的刚愎倔强常常是导师刚愎倔强的结果。
  教师态度应该慈爱、温和。见异思迁,漫不经心,疏忽大意,思想混乱,这都是儿童时期的自然的过失。教师应该温和地加以提醒,不可恼怒与申斥并举,责备与惩罚交加。因为这样会造成儿童恐惧的心理,而恐惧的心理是不能接受教导,增加知识的。
  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只有当学生心理保持一种安闲澄静时。他才能接收新的知识。
  孩子不是天使,孩子肯定会犯错。前面说不可溺爱,有人就以为应当严厉,也不对。
  教师不应该对儿童任意实施惩罚,当然对有意的疏忽也可以适当体罚。
  我们要强调的是:不要把受教育者当出气筒使,虽说迁怒于人是人的弱点和恶习,见诸报端的暴力教师只是其中的极端,但日常生活中,对儿童实施暴力的父母和教师还是大有人在。
  惩罚是告诉他:你是真的犯了错误,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说,你惹我生气了,你触犯了我,所以我要惩罚你。
  教育者需要极其宽容的胸怀。一名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品比学问更重要。
  正以教师为业的,正为人父母的,你能让你的学生、你的孩子,让他们的心理保持一种安闲澄静吗?如果真是这样,世界可能会太平得多。
  先解决教育者的凶暴、乖戾。教育者至少要心理健康,心情平正。
  
  读洛克语录(2):“德智体”怎样全面发展
  
  从其对绅士教育目的的理解出发,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
  关于体育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脑袋戴得温暖是最容易惹起头痛、伤风、发炎、咳嗽等等疾病的。
  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
  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睡在羽绒被褥里,必将消融其体魄,那简直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
  健康的身体是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这是常识,不赘。
  但今日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肯定有违洛克提出的标准。洛克的标准非常细致,他要求儿童白天晚上最好都不戴帽子。常用冷水洗脚、洗澡。在饮食方面他提倡粗食淡饮,主张少吃或不吃肉类;禁用酒类或烈性饮料。儿童要养成早睡早起,睡醒即起的良好习惯。儿童的卧床应是坚硬的,寝具应为棉絮。
  这一切,现在哪些家庭能做到?会不会被有些家长视为天方夜谭?
  一个民族的萎弱,是身体和精神一起萎谢的。身体上娇生惯养,精神上怎能强大?
  
  关于德育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的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要优雅有礼,他既不忸怩羞怯,局促不安,也不行为不检,轻漫无礼;既尊重别人,也不轻视自己;谦逊温和,明迭事理,给人以好感,与人舍得来。
  洛克把服从理智的指导,克制欲望的能力作为道德的基础。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无欲则刚。意思相同。
  自我克制,要从娃娃抓起。理性会随着个人的成长逐渐昌明。
  我们看到多少被溺爱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打人骂人,刚愎自用,桀骜不驯,为所欲为。
  幼时养成他们绝对服从父母意志的习惯,长大后就能服从自己理智的约束了。当然,绝对服从父母意志只是一种说法,并不意味体罚,体罚只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奖励与惩罚是教育儿童的一种方法,但要施用得当。
  第二美德——礼仪教育现在被重视了。
  礼仪使平庸的生活变得庄严,礼仪赋予日常生活崭新的意义。
  孩子的礼仪锻炼从交往中来,得体的礼仪教会他谦逊的举止,最后实现融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于智育
  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关于知识和能力,说得太多了。
  庄子干脆心灰意懒,告诉我们不要试图穷尽知识,因为那样会斫伤天性。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让孩子爱学习,是一项重大工程。爱学习不是爱做题,爱考试。而是对一切未知的东西保有好奇心。
  难吗?太难了。能吗?大家都来试试吧。
  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各国(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漫话》付梓未久,即传遍全英,1695年译成法文,1710年译成德文,后又有荷兰、瑞典,意大利诸国文本面世,其思想也随之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读完洛克《教育漫话》,打油一首,收束全文:
  人生若真如白板,如椽大笔当慎行。纸上笔墨雌黄易,个性纠偏蜀道难。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有点懒散的人,因为懒散,即便是读书也会选择慵懒的方式,比如暖阳下斜靠在沙发里;因为懒散,也会避开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小说随笔杂文就是我的钟爱。一次参加了南通市首届“名师之路”沙龙,得到一本冯卫东老师的《幸福的“芭蕾步”》,国庆两天里看得乐不可支:呵呵,原来涉及教育理论的书也可以这么好看。我仅用“好看”形容这本书,足以说明我依然是抱着消遣的态度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我确实伸了一个懒腰,期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像李庾南老师那样屡获殊荣的人并不多见,她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得主。客观地说,主要是数学教学方面卓尔不群的成就为她赢得这些殊荣的: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从教50年,担任班主任50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老师。正如朱永新先生所
《牛津小学英语》采用板块结合的安排方式,每一单元第一部分Read and say(A)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交际情境。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部分
随着影像、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而对图像的感知是小学生最易认可也是最早的学习形式之一。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利用,享受视觉艺术,而且对于他们审美、思维、绘画能力的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美术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课程,就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应
[校长档案]  周世东,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多年来,他遵循教育本真实施教育管理改革,追求博大恢弘的学校气质和精深的管理境界,提出了“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的管理哲学,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    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  周世东    我的管理哲学是: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敞开”是一个宽度,“精深”是一种目标。“管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它基于儿童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引领儿童的生活;它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活动中自主建构,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同时达到儿童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儿童数学 数学教育 课程    一、“儿童数学”的内涵诠释    1.儿
我的管理哲学,说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指生命个体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其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活动过程;自主发展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
扬州市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共有教职工90余人,全部为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另外还拥有市、区级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坛新秀15名,特聘教学专家3名。  学校瞄准打造“区内享名、市内有名、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这一目标,不懈追求“花园为每个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这一办学理念。  为了给老师们搭建展示才华、获取成功的平台,学校先后承办了教育部“科学
[案例描述]  6月的一天,我正批改着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苏教版第六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中的第六单元自测题,突然,学生的练习册中滑落出一本异样的练习簿,没有姓名,但起始两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练的铅笔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写给我的一封信。尊敬的卞老师:  您好!  今天,我看了魏学诚语文家庭作业的第四题。产生了两个不解之处,想向您请教。  一、《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旅程,更应该是一段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有机融合的智慧之旅。  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引导,使课堂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形散神聚,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而在这首散文诗中,话题感召是关键。构建一个阅读话题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精巧的阅读话题,能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顺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