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统”走向“差异”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的课堂学习中,班级里至少存在三类学生:已经会了的、正适合学习的、还不具备适当的知识准备的,且即使在同类的学生中,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学习持久力等也都是有差异的。在呼唤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今天,我们要改进以往的减少差异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创新课堂的生长点。从“一统”走向“差异”。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起点。
  
  一、兼顾全体,科学分层
  
  教学前期从学生的学情分析人手,探索属于教师和学生共有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分阶段、分单元画像。先画集体照。把握整体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渴求。模拟大致的学习概况;再画个人照,展现个体的学习现状、思维方式、个人期望。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现实,可以对若干相近个体进行相对的整合,寻求普遍的学习方式方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新课伊始,教师还要迅速组织学生进行预备性练习。练习设计独特、精练,其中包括新课所必需的知识准备,与新知相联系的思考性、探究性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环节使得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班级整体和个体的学习差异,迅速做出反映,调整分层学习小组,细化教学目标,引导教学进程。
  
  二、授之以渔。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应成为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常态。学生能学的我们坚决不教,学生会说的我们绝不代替他们说,学生能做的一定要让他们亲力亲为,学生能思想的我们一定要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懒人”,静观学生学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这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预习,而是将“先学后教”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进程,当成一个长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通过巡视,有意识地进行个体的关注。更加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差异,并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的预设。找到差异个体的优势潜能,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当然,学生具备的先学后教的本领肯定非一日之功。因此,依据课前的目标设计和科学分层学习中的问题。这一阶段我们开展恰到好处的授之以渔的学习,先进行整体分析,共同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教给全体学生问题探究的方法,而后再进行有意识的分层学习。
  
  三、整体前进。挑战自我
  
  分层学习进行之后。教师要科学地安排学生交流汇报学习的收获,形成共识,求得全体的前进和提高。通过交流,师生、生生教学相长,全体的水平得到提高,所有学生经历的都不是浅尝辄止的学习。一般的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相关的特定知识符号,中等的学生丰富了知识的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明确了知识的关联性、严密性。教学活动得以深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学习的价值。
  此时,教师再呈现提前精心准备的不同难度的分层次的作业,供学生挑战自我,收获快乐。一般要准备4种左右的习题,每一种习题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体现层次的差异。具体操作时,既要让每一个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渴望。又要让他们能够显露出学习的功效。学生的分值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卷面内容的难度系数,二是卷面答题分。学生很感兴趣,每天都有一种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渴望。因为这样的心理,他们的课堂、课外学习都比以前进步了许多。这一环节非常需要教师进行智慧化的运作,让每位学生都想前进。激发其美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四、评价反思,总结提高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习的个体随着整体的学习而前进,在整体的学习中又有着自身的学习发展内容,每个人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因此,这样的课堂一定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互相议一议,自己说一说,老师评一评,通过不同层次、有深度的差异评价,激活学生的有效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提高对自身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获得努力学习的幸福。
  当然,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如何合理分配好学习的层次、时间,而不仅仅流于形式上,这是一件非常难以把握的事情,而且课外的学情分析工作量也极大,因此,伴随着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更是超前和巨大的。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它基于儿童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引领儿童的生活;它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活动中自主建构,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同时达到儿童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儿童数学 数学教育 课程    一、“儿童数学”的内涵诠释    1.儿
我的管理哲学,说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指生命个体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其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活动过程;自主发展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
扬州市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共有教职工90余人,全部为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另外还拥有市、区级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坛新秀15名,特聘教学专家3名。  学校瞄准打造“区内享名、市内有名、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这一目标,不懈追求“花园为每个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这一办学理念。  为了给老师们搭建展示才华、获取成功的平台,学校先后承办了教育部“科学
[案例描述]  6月的一天,我正批改着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苏教版第六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中的第六单元自测题,突然,学生的练习册中滑落出一本异样的练习簿,没有姓名,但起始两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练的铅笔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写给我的一封信。尊敬的卞老师:  您好!  今天,我看了魏学诚语文家庭作业的第四题。产生了两个不解之处,想向您请教。  一、《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旅程,更应该是一段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有机融合的智慧之旅。  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引导,使课堂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形散神聚,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而在这首散文诗中,话题感召是关键。构建一个阅读话题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精巧的阅读话题,能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顺畅。请
墓志铭——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    弗兰克·梯利曾说: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和制度。  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在洛克的墓碑上,刻的是他生前自己所写的墓志铭(当然,死亡日期是后添的):  约翰·洛克长眠于此。你们如问他何许之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从他的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
[校长档案]  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2003年开始,他提出“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从情智管理、情智课堂、情智课程等方面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情智教育”被南京市教育局收入30个成功案例推广,获得南京市政府“素质教育创新奖”。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把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是学校管理的应然选择。由小葛的事我开始思考学校管理如何彰显教师劳动的价值.反思自己的实践我觉得校长要做到情理互融。  所谓的“理”是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要考虑教师劳动的价值。一方面,要让教师的劳动有一个彰显的平台。我们学校在安排一周工作时,工作清单上设置“上周回顾”的栏目,展示上一周教师、学生中的闪光
对洪泽来说,要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最大和最难的问题就是“钱”。  洪泽采取的办法:一是“财政挤”。县财政一年收入只有一个多亿,要保证教育投入做到“三增长一优先”,就只能想法挤。二是“政策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想办法用活这些政策,多方引资,多元办学,让政策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三是“银行贷”。教育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学校充分利用
凡是与秦培元有过接触的人,无论时间长与短,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行走力”与“静坐功”。  他就是靠“行走力”和“静坐功”在洋思度过了28年,由代课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到洋思的“掌门人”。  校长,无一没有办公室,秦培元也不例外。但他的办公室,不在综合楼,而是位于教学区中心位置的一问狭窄而简单的小屋。秦培元说,工作不是坐办公室,工作是“行走”。办公室放在教学区中间,可以使自己更快地走进教室,走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