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乃根本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读”的重要性,大多数老师应该知道,因为课标中曾多处强调,如:“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如: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许多名师专家也大力呼吁“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等等。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曾反复强调:“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为此,教材也增添了许多关于“读”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读”的落实并不理想,特别是“读”中最重要的“朗读”,更是不尽如人意。过去“书声琅琅”这一校园的标志,如今基本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为什么说“朗读”是最重要的“读”呢?研究表明:大声朗读有利于开发右脑,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等等。这些恰恰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造成语文课不读书、不朗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抵有这么几种:其一,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其三,一些理念错误的所谓“名师示范课”的误导。近年来我听过各种活动中的近百节“名师示范课”和“赛讲课”,很少看到有认真指导读书的,而指导朗读的更是少得可怜。
  那么,究竟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让“读”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上课伊始,教师就应通过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并相机指导。一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尽量达到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一般应该是读准字音,正确读好句中的停顿和标点符号等。如,句中的停顿要有别于标点符号的停顿,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声断意相连”。期间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努力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练习,认真地反复朗读。当然,教师恰当的指导、示范和参与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读中初步感悟,有所收获。我常记起贾志敏老师范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画面,他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时,通过简单的“一声低平,一声高亢”的读,便把大家看到雪的惊喜和呼朋引伴的激動,以及小动物们的开心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自然就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一段精彩的朗读,就把各种植物在园子里“自由”生长,以及“我”那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形象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简单直接的言传身教,比起那些喋喋不休的分析讲解来,不知要高明多少。而这种令人倾倒的朗读,是因为两位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认真读三四十遍课文”后的结果。
  二、指导学生读出情境
  当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正确朗读的要求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如通过联想、想象以及唤醒学生的积累等,引导学生努力读出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逐渐临其境,闻其声,悟其情,从而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本环节的重点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与文本描述内容相似的情境,使它们逐步对接融合,为学生的感悟提供积极的帮助。同样,教师的示范引领更为重要。记得靳家彦老师教学《跳水》一课,讲到“猴子逗孩子”这部分内容时,靳老师问道“大家见过猴子吗?想想动物园里的猴子,它们一会儿这样抓,一会儿又这样抓”,说着他同时做出了猴子搔痒时的两个代表性动作,接着说道:“大家想看猴子吗?想看的话,就请闭上眼睛。”接下来靳老师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这一情境的创设和教师的朗读,无疑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很快学生朗读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两课时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已经是近30年前听的课了,至今仍历历在目。可见情境的创设并不需要多么复杂花哨,关键还是教师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理解和学情的把握。
  三、指导学生读出感受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很多时候只能让学生“走近”作者和文本,利于学生“知道”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但要把这些“知”化为“语言运用”的“能”,还必须“走进”作者和文本,要努力让学生与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尽量把自己变为文中的“人物”,通过不断地“读”,去反复体验“他们”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感情地读”,才能触及心灵,使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不可磨灭的“情感体验”。 记得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上课不久就通过解读“亲人”一词,提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可作者为什么要用‘亲人’作题目”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选取相应的内容,用自己的朗读来说服老师,经过不断努力,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有的甚至热泪盈眶,最后获得了“就是亲人”“胜过亲人”的结论。这样一来,那一段段优美的语言也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并可能溶化于他们的血液中。这才是真正的情感朗读。
  当然,以上教学环节并非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内容及学情,其教学形式都应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感悟,去反复读课文,至少达到积累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反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明确,“课文是例子”,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对于较长的课文,教师要学会做“减法”,要努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重点感悟,选择“典型内容”积累。如《威尼斯的小艇》中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的部分,《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过孔隙”的内容等,都可作为重点朗读和积累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写法独特,都很值得学习积累。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学情等来确定。比如,同为著名特级教师的左友仁和张树林老师,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就大相径庭,左老师的教学重点是“霞光”部分,而张老师教学的重点则是“火烧云的变化”,但两位老师的教学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他们都抓住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体现了“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
  同理,对于较短的课文,教师也要学会做“加法”。即在保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学习或练习的内容,供学生学习。如霍懋征老师,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课时教几篇课文的范例,当然,她也有多课时教学一篇课文的范例,一切都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决定。我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了课文及相关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背熟后,乘着大家的学习激情,我让学生拿出了课前下发的资料,上面有与课文难度相似的《徐孺子赏月》,以及初中教材中的《谢道韫咏絮》两篇补充资料,来供大家挑战学习。最后还提供了《守株待兔》这篇文章,供大家课后练习。这样既达到了巩固课内学习成果的目的,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挑战自我的资料,还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外延伸。
  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每天坚持能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读”,积累100字左右的经典内容,小学毕业达到“积累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并不难。这样一来,又何愁学生不会“听说读写”呢?事实上,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如陈琴老师的“素读”,韩兴娥和杨巧云老师的“海量阅读”等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推广。她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真正传承。
  (作者系山西省小语会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
摘 要 基于CDIO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根据自身实际,从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氛围,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及实验基地,组建学生创新型学习团队和开发富有院系特色的学生创新项目载体等方面入手展开,努力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CDIO;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66-02  高校提高
摘 要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特例,针对大学生学习数学难的问题,提出一套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成绩;学习方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109-03  1 前言  在各个学科中,数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充分利用了数学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恩格斯也指出,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
1  明天,我想去看你。夜半,小岛看到小白这条微信,并没有立即回复他。短信最后的几个字是:你方便吗?小岛心里烦:非常不方便!一个儿子,就够她难受的了。  有几年了,她一直在和一个网络游戏抢夺儿子,游戏绑架了儿子,使儿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小岛希望儿子开开心心,适时有度地打游戏,而不是被绑架;可在这场较量里,她努力,她想尽办法,她奋不顾身,她拼尽全力,她还是失败了;这让她有些失望,也有些崩溃。气愤之
摘 要 通过对电路课程中的一阶电路全响应的课堂施教,采用横拓展的知识点回顾和纵延伸的知识点贯穿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施教方法和过程进行阐述;证实横拓展与纵延伸立体衔接的教学模式实施,能达到对电路知识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的效果,进一步让学生对电路知识真实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 最终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电路课程;横拓展;纵延伸;一阶全响应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 要 根据多年的成人教学经验,研究立足于成人接受高校教育的动机,结合成人教育现状,提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路,并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授课策略、毕业设计等方面分别提出可行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83-02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面对
一、为什么提出“有氧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忽视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越来越被边缘化。而由于地域及师资等因素,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的问题更为严重。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也没有更多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从先天上就呈现出“缺氧”的状态,学生作文难写、教师作文难讲,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摘 要: 作为一部犯罪类型片,《误杀》在改编过程中融入了本土化元素,将中国的社会生活与原版电影相调和,更贴近国内伦理道德规范,以适应国内观众的审美与心理需求。该片进行了风格化的再创作,化用多部经典电影,将画面张力与叙事强度逐渐叠加,给观众的感官知觉以更强刺激。在以风格化的影像语境和个性表达探索影片新的呈现方式与美学观念的同时,采用“多像性”特征的影像符号解构出导演的隐喻立意,以独特视角重新体察所
摘 要 与信息技术整合,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从抽象到形象、从注入式到启发式的转变,而且真正还原了本学科育人教化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思想品德;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42-02  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要求下,思想品德课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
文本解读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几乎成为清明节的代言诗,诗文主要讲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飘洒洒下个不停。路上扫墓、祭祖的行人伤心断魂,凄凉迷乱。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买酒浇愁,牧童远远地指着杏花村。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代了时节、环境、气氛。“纷纷”一词既指出春雨的特色,又衬托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心情不乐、情绪纷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