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时令外邪致病与上呼吸道微生态及SIgA变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初步探讨不同季节中医时令病邪与空气微生物状况变化相关性;2.初步探讨不同季节中医时令病邪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健康人上呼吸道微生态及SIgA。变化相关性;3.从微观层次初步揭示不同季节中医时令病邪致病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促进微生态学与中医药学理论的结合与发展,为预防保健、临床诊断、养生康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1.对"六淫”致病学说、中医与上呼吸道微生态的关系、呼吸道微生态与SIgA关系的古代研究及现代研究概况进行文献的整理研究; 2.空气微生物状况检测:以昆明市尚义街云南中医学院专家门诊和巴士家园社区门诊及其周边社区作为检测区域,采用空气沉降法,对目标区域社区及其周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3。上呼吸道微生态及粘膜免疫分子SIgA状况检测:在尚义街云南中医学院专家门诊和巴士家园社区门诊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疾病组,进行上呼吸道微生态及免疫指标的检测,并将该社区内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 结果:1.夏、秋季与春季空气菌群含量相比显著降低(P<0.05)。冬季与春季空气菌群含量相比显著增高(p<0.05).夏季空气菌群含量与秋季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冬季与夏、秋季空气菌群含量相比显著增高(P<0.05).春、冬季菌群种类较高,夏、秋季菌群种类较低。 2.不同季节空气微生物中共同的优势均为不动杆菌,春季空气微生物中还有微球菌、葡萄球菌属;夏季空气微生物还有微球菌、奈瑟氏菌;秋季空气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冬季空气微生物中以葡萄球菌、微球菌。其中夏季呼吸道感染菌及消化道感染菌在总被测菌群中所占比例较高。 3.春、夏、秋、冬四季正常组上呼吸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1)。 不同季节疾病组上感患者上呼吸道的菌群多样性比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 春季疾病组菌群多样性与夏、秋季疾病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夏、秋季疾病组菌群多样性与冬季疾病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春季疾病组与冬季疾病组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1)。夏季疾病组与秋季疾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 4.春、夏、秋、冬四季正常组上呼吸道菌群密集度无显著性差异(P>0.1)。 昆明地区时令外邪致病与上呼吸道微生态及slga变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不同季节疾病组和正常组上呼吸道菌群密集度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春季疾病组菌群密集度与夏、秋季疾病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春季疾病组菌群密集度与冬季疾病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夏、秋季疾病组菌群密集度与冬季疾病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夏季疾病组与秋季疾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 5.春、夏、秋、冬四季正常组上呼吸道SIgA无显著性差异(P>0.1).春季正常组和疾病组上呼吸道SIgA比较春季疾病组显著降低(P<0.05)。夏、秋、冬三季疾病组和正常组上呼吸道SIgA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春季疾病组与夏、秋、冬季疾病组SIgA含量比较显著降低(P<0.05).夏、秋疾病组SIgA含量与冬季疾病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夏季疾病组与秋季疾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 结论:1.不同季节中医时令外邪的致病性与空气微生物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受风力、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空气微生物的菌量和菌群种类随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地变化,从而表现为不同的致病特点,影响人体上呼吸道微生态及粘膜免疫状况。 2.不同季节空气中含有一定量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条件致病菌,空气菌群对人体上呼吸道的菌群有一定的影响,此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条件之一,也是中医时令外邪致病的微观物质基础之一.同时,夏季空气中除检测到致呼吸道感染菌条件致病菌外,还可在夏季空气中检出一系列可致消化道感染的杆菌,可能与夏季急性上感易表现夹湿证候特点有关。 3.不同季节中医时令病邪致病与人体上呼吸道微生态的平衡状况密切相关; 不同季节时令外邪导致了人体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在构成和数量上的改变,由正常菌群发挥拮抗作用而形成的抗御外邪的生物屏障作用受到了破坏,给空气中呼吸道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之一。 4.不同季节中医时令病邪致病与上呼吸道免疫应答状况有关,人体的肺卫功能亦受时令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急性上感患者粘膜免疫功能相比较,夏秋季较高,而春冬季较低,可能与昆明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干燥时令病邪易兼夹燥邪有关。 5.上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和粘膜SIgA含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和不同证型实质研究的参考指标,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却是无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视觉文化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设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了新媒介的产生,而新媒介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力也日渐明显。南希·斯柯勒和汤姆·威德尔在早期创作中,摸索出一种适合这一特别组合的表现方法,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和色彩的视觉语言。运用高科技手段,将平面设计与数码摄影有效融合,在现代绘画与建筑设计的双重影响下创造出具有拼贴意味和幻觉效果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跨越这座桥梁。  利用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思考方式来探索“空间图形”的形式、运动、测量、位置等情况,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实例,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知识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师长期以来教法也是一成不变的,而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同样也不能使学生形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数学阅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不流利、不连贯,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词不达意等状况。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感知、理解、抽象、运用几个环节完成的,这几个环节的进行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的。而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常无意忽视或轻视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那该怎么办呢?我从以下三点谈一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一、低年级学生重点抓住
摘 要: 作者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会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灵活性、善用辨析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实效等三方面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是通过思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