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科书上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需求,必须要通过挖掘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的文化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备的人文性、教育性、生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品味以及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民族文化和整个中华文化的热爱。因此,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科书上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需求,必须要通过挖掘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的文化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备的人文性、教育性、生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品味以及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民族文化和整个中华文化的热爱。因此,应充分重视地方文化资源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佛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佛山地区逐渐积淀成一种具有开放包容性、文化教育性、拼搏进取性的佛山特色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历史名人、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四个方面。它与《哲学与文化》课程的教学具有相通性与时代性,把佛山地方文化资源运用到《哲学与文化》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传统看法,而且对进一步深化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到佛山部分中学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佛山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哲学与文化》的教学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师专业性方面,主要是教师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以及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案流程;在学生素养方面,主要是学生对佛山地方文化的关注较少、不够重视;在教学外部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不足、参与度较低。因此,要提高佛山地方文化资源在《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实效,首先要在以学生为本位,以灵活性为导向的基础上,坚持基于学生思维发展、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选取合适案例素材的教学原则,找准方向,精准施策;其次,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挖掘佛山地方文化,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调整完善教材案例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应用佛山地方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再次,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以备在执教类似课型时能及时进行调整完善。
其他文献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初中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较少思考文本主题,在活动设计上产生无序化和碎片化现象,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主题意义探究应用于二语学习及英语阅读的研究,以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英语学习活动观、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进行将主题意义探究应用
文化自信是我国从历史走向未来必不可少的一环,除此之外,当今各国的竞争延伸到方方面面,我们在物质方面追赶超越的同时,精神文化方面也要并驾齐驱。文化离不开教育,教育促使文化获得传承并得到发展,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将文化意识作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必修内容,文化知识也成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中的重要一项。教材作为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媒介,也承载了学生所需的文化知识,因此教材中文化内容的
2020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其中明确提出了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把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为课程目标,深入推进中职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山东画报版中职英语教材是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从2018年秋季开始,全省陆续已有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始使用该套教材。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基于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一轮“走出去”的重大机遇。吉利并购马来西亚民族品牌宝腾这一事件,作为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标志,对此次并购事件的过程及并购后效果进行效应研究,并分析现有缺陷与不足,可为跨国并购以及整合上市公司提供范本与参考,助力更多的企业在“一带一路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工具,自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在教育界不断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从相关史料的阅读中结合所学知识,在对历史史实的时间、名物、制度等客观历史对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其本质属性并形成历史概念。作为一种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将相关的复杂信息换为多层次、动态化的图示,将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展示出来,呈现出历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目标,这也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对地理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和新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从注重学生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地理实践力能够得以提升。本研究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依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要重视历史人物教学。历史人物不仅能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线索材料,也能成为学生感知历史的学习载体。历史课堂中采用历史人物教学,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众所周知,历史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而史料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纽带,为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提供了保障。为此,中学历史课堂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在英语教学的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在高考中占分比重较大。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作为重要方法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而写作中的基本单位是词汇,高中生的词汇使用情况却令人十分堪忧。词汇使用单调并且频繁使用高频词,写作水平无法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词汇丰富程度,但是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数研究的是高水平学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