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传统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用来装饰语言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除了存在于语言中它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之中。虽然隐喻无处不在,但由于它同人类的经验紧密相关,而经验又具有文化特殊性,所以隐喻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定语言群体的文化积累。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的今天,有必要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承载着大量历史、民族心理、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华所在。因此,对比研究不同民族习语当中的隐喻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两种语言当中表达情感的习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作者首先对国内外的隐喻研究和习语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其次作者从认知的角度总结隐喻的主要特点,映射模式和工作机制及其语言,文化和隐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阐释。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列举丰富的语料,考察了英汉两种语言习语中的隐喻。作者通过尝试对英汉情感习语中的隐喻的系统研究,旨在证明: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并且这些隐喻性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因文化而有所差异。本文不但为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而且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语言,隐喻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黔南坳陷是一个由古生界和三叠系充填为主体的残留盆地,其演化过程中受到多期构造运动作用,而从晚三叠世之后坳陷受印支、燕山、喜山运动作用,早期地层强烈抬升及剥蚀,构造变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技
我国没有对商誉权明晰的定义,并缺乏相应立法来规制商誉侵权行,导致现实生活中,商誉侵权行为呈现愈演愈烈之趋势,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无法彰显,破坏了市场经济有序和谐秩序。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深刻变化影响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到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给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
城市电视台是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我国目前“中央台—省级台
中国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其形成机理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验证手段,剖析中国雾霾形成机理的普遍性是传统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
本研究主要通过全浸试验(静态腐蚀速率测定、腐蚀形貌观察)、电化学试验(开路电位法、极化曲线法、电化学阻抗法),结合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探讨微
本文以米氏云山及其画法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章是米氏云山的探源,通过对董北苑的江南山水画意此点出发,米芾《画史》中对董北苑画的欣赏作为线索,加之米
黄瓜是设施蔬菜中的主要作物,但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显著,已成为黄瓜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黄瓜连作障碍中,最重要的就是黄瓜枯萎病的发生。
当市场经济发展与法律法规建设结合越来越紧的今天,我们既可以看到两者相互依存的促进关系,也可以看到现行法律法规对新经济现象的调整力不从心。经济学家们对各种涉及经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