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相关论文
钱玄同,浙江吴兴人,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和周氏兄弟等一道拜章太炎为师,学习《说文解字》、音韵等。回......
撤毁书事件是《四库全书》纂修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在事件发生后鲜为人知,未被注意。直到清末,人们才......
清代文人李慈铭(一八二九——一八九四)的过年并无特殊之处,值得专门一谈。不过此老好写日记,从二十几岁写到晚年。晚年的九本《郇学......
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诗全编笺注》第94页,《往昔三十首·四之四·李慈铭》,中有句:“惜哉性褊急,往往坠我慢”。注文:“坠我慢......
原文刊载于〔日〕山本英史編『近代中国の地域像』山川出版社、2011、11~59頁。一序言1873年(同治十二年),杭州府余杭县豆腐店帮工......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
张大爷八十七了,牙齿完好无损,没有缺牙不说,还从来没有修过牙齿,你说神奇不神奇?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90%的老年人......
谷林在一篇题为《先生私衷和时代侧影》的随笔里谈到胡适读日记的一个故事,颇有点意思。事情是这样的:一九二七年七月间,胡适读李慈铭......
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十一月十八日,冬至,浙江山阴终日阴霾,下午稍寒,有霁色,深夜冷甚。虚岁二十的下第秀才李慈铭,在夏日晒得要死冬日又如冰......
京官穷,是古代官场的一个永恒主题,大家说也说不完。其实,京官穷,大官不在此列,权大,自然金多,想不要都困难。穷的,只是那些小京官。所谓京......
蔡元培推迟殿试原因考辨金林祥光绪十六年(1890年),24岁的蔡元培,偕好友徐维则进京参加会试。当年会试是光绪皇帝亲政恩科,试题为“子贡曰夫子......
郑孝胥(一八六○——一九三八)的日记自光绪八年(一八八二)至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即郑氏二十三岁至七十九岁,延续五十六年,仅小有......
清末同光之际的李慈铭以一部《越缦堂日记》纵横驰骋于晚清文坛,在当时即被誉为“年纪是三朝耆硕,文章为四海宗师”,是与“号称天子门......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文人、学者,他的《越缦堂日记》被同时代的文人金梁(1878-1962)称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日记中有大量的读书札记,记录......
李慈铭是清代同光年间才望倾朝的学者,他在诗文、考据、史学诸多方面都造诣颇深。他的主要著作有:《越缦堂读书记》、《白华降跗阁诗......
李慈铭为晚清文坛大家,其论诗之语大都保存在《越缦堂日记》中。“识高手辣,抉胜指瑕,有人所不见,不能言者,其戛戛独造,有不可及者矣。”......
李慈铭司浙江书局校勘时与书局主管陈豪书札来往频繁,今择要考释,以见书局谋刻《唐书》、《宋史》时之相关史事,间及当时浙中学人......
李慈铭(1830—1894)初名模,字炁伯,号蒓客、越缦老人,清末著名学者,著述等身,遍及文史经哲,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他曾参加......
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的史学观念一方面反映了其治学成就,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考订以往史志舛误,重视史志作用的发挥,......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记述了他关于古代小说的一些见解。他重视古代小说,认为具有可补史阙与以资考辨的文献价值,同时强调小说的......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其出版经过最为曲折,读者对其毁誉也较多.胡适所作评价最得大体,较为公允,并给人以有益......
董丛林先生,男,1952年生,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其《越缦堂日记》中存在大量考证、评论正史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越缦堂日记》正史研究对乾嘉史学的继......
王重民在大学期间,曾对李慈铭藏书中的读书札记进行了系统的、较为全面的辑录与整理。之后,他拟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乃留意清......
晚清名士李慈铭,除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也做了不少学术工作。处身于汉宋兼采的学术环境,李慈铭的学术观也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然而......
作为晚清文坛的重要人物,李慈铭在文学、经学、史学上均有重要实绩。具体到诗歌批评方面,他不为门户家数所拘,对历代诗学遗产取"以......
清人王士稹论诗讲求“神韵”,少谈学问,自其说产生后,即遭清代主学文人的非议。李慈铭身为晚清著名学者,却力排众议,推许王士稹的才学,此......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学者,也是同治时期颇具风骨的词家。李慈铭的词学批评涉及到清代词学中一些核心论题:其一为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他......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论散见于著述中,长久不被人知。他以神韵诗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崇尚婉约含蓄的“格韵词说”;词体认识上,区分诗词的不......
大白菜在清代时期为高档蔬菜,从宫廷到民间对大白菜都十分喜爱。核桃纹大白菜叶面布满皱纹,似核桃皮的皱纹一样,叶球柔嫩,纤维少,......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浙江会稽人,他与同时期的浙江籍士人有广泛而深入的交游往来,本文以李慈铭为中心,构建了晚清浙江士人......
《援鹑堂笔记》是清代中期桐城学者姚范的一部学术笔记。姚范学识淹博,为时人所推服,但其生平不肯轻事著述,故今所传《援鹑堂》诸种,皆......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地藏书、读书与著述中度过的。论述了其藏书来源与归宿,分析阐释......
作为清末著名目录学家的姚振宗,生前无甚大名气,不为学界所知。在传统的印象里,他似乎整日埋头书斋,用心簿录,不事交游。然而笔者......
李慈铭出生于浙江会稽望族,自幼家道富裕,得以识字读书。他“生有异才”,开蒙识字极早,四五岁时便识字于白华绛跗阁中,六岁时“识字一千......
<正>据学者张仲礼研究,总督一级平均每年的灰色收入是18万两,外加曾国藩一年近2万两的合法收入,如以此作为统计口径,曾国藩一年的......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文人,其淹通经史,好臧否人物,诗学成就颇高,诗学评论亦鞭辟入里、深切时弊。李慈铭的诗学思想和批评实践中......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