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文献学思想及成就述论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同光之际的李慈铭以一部《越缦堂日记》纵横驰骋于晚清文坛,在当时即被誉为“年纪是三朝耆硕,文章为四海宗师”,是与“号称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翁同龢、曾任军机大臣的金石名家潘祖荫、扬历中外的一代名臣张之洞并称的当时第一流人物。   《越缦堂日记》作为晚清四大日记之首,被时人誉为“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内容包罗宏富无所不有。其中以李慈铭研经治史数十年铢积寸累所作的读书札记尤为学人重视,后人称他为乾嘉史学的殿军。   由于李慈铭一生所得意者莫如诗,文采熠熠,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很大,而其所致力者莫如史所取得的成就就少有问津了,其实大凡一个在经史方面作出成就的学者无一不是在文献整理方面有着一番成就的学者,历来研究《越缦堂日记》的多从李慈铭本人诗文成就或补充史料角度入手,本文则试图从文献学角度,从李慈铭所留下的大量读书札记中去窥视他的一些文献学思想及他在整理文献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就。   为达上述研究之目的,本文考察了反映李慈铭记述其一生生活经历及读书生活的《越缦堂日记》,重点关注其所做的大量读书笔记,通过前辈学人加上自己认真分析、比较粗浅得出李慈铭在治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文献思想:第一,校书所尊奉的求实思想;第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第三,不囿门户尊崇会通的文献学思想;第四,崇实黜虚、经世致用的思想,亦粗浅归纳了李慈铭在校勘、考证、注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郑州地区的水环境与今日相比,其河流众多,且流量丰富,沟渠纵横。由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一些河流的流路发生了变迁,代表性的有黄河南移、汴河消亡、贾鲁河西
关中面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原料、成因、制法、种类、口味、食俗、民俗内涵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特色。本文拟以关中面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