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相关论文
摘 要: 清末最后十年朝廷力行“兴学”,以国家权力大规模地催生出古所未有的学堂。其立意在于效西法养成人才,“拯此艰危”而图富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
清末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运动席卷全国,作为皇权在地方的延伸,各级地方政府在兴学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重庆为例,细致考察......
本文宗旨,在观察国家政治、朱子学与元代抚州儒士生活之间的互动,以揭示新的地方性格在元代儒士身上的成长。 宋元之际的政治变动......
1月26日清晨,阳光穿透窗户,照进何兴学的家里。“该上班了!”何兴学起身拿了扫帚,来到小区广场上,开始清扫小区的道路。“腿脚残疾......
明清休宁商人在商业上经营成功后,首先就是对子弟的教育持有迫不及待的态度;其次,他们不惜重金延请名师教育子弟并一掷千金投资教......
"禁教"解除后,传教士大举进入灾荒频发的西北传播"福音",以"兴学、兴医"之"实利""服华人之心"是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重要策略。为此......
徐特立、李淑一、杨昌济、周世钊等一大批名师硕儒先后执教讲学于此;向警予、缪伯英、曾宪植等革命先辈相继学成于斯,这就是宁乡第一......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难忘前辈办学的艰辛,剑凡堂里油灯长明,思源桥下流水的回声,那是名师亲切的叮咛……”在周南实验中学就学的日子里,每天吟唱着校歌,仰......
金代建国之初,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经过几位君王的努力和两次大规模的兴学,到金代中后期,探索出多民族国家发展教育的新途径,汉、女......
劝学所为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始建于1906年,1923年被县级教育局替代。其成员之一——劝学员,负有提倡新学、......
1949年前,人们围绕武训展开了种种评论,武训精神得到众人的称颂和提倡。纵观这一时期关于武训的社会评论,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一是强......
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美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
晚明浙江乌程人闵洪学于天启二年至六年出任云南巡抚。其间,他成功地镇压了滇东北各族人民起义。与此同时,他又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
清朝的直隶省和湖北省同为教育发达之区,袁世凯和张之洞在原有的办学基础上,健全地方教育行政组织,进行经济改革和教育资源整合,推行教......
<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著名教育家。他......
2007年9月,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宣布将向厦大捐赠1000万元新币(相当于人民币5000万元),今年起至2011年分5年支付,用于资助厦大医学院......
由于战乱对资料的毁坏,目前关于民初共和时期广东教育情况的史料和论述较少。文章在查阅广东辛亥革命期间的报刊等相关史料的基础上......
曾广铨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位外交官,也是继其父曾纪泽之后曾氏第二位外交官。在出使韩国期间,他提出了"兴学"、"保商"、"护侨"的思想,主张......
民国时期,安顺诞生了一批工商实业家。他们经营有方,表现不俗,初步显示了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大转型中,安顺商人驾驭现代商业经济......
杨斯盛,字锦春,小名阿毛,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蔡路人,生于1851年。父母早亡,由婶娘抚养,13岁开始学泥水匠。 泥刀起家 杨阿......
1928年4月到1930年5月,胡适蛰居上海,出任中国公学校长。这本是一个意外受命,全因之前中国公学风潮不断,校长何鲁辞职.王云五、朱经农等......
[摘 要]由于缺乏兴办新式教育的经验,近代中国兴学观念、学制系统乃至一些具体措施,都来自对西方国家的模仿;由于缺乏兴学资金,政府积......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华侨,从国家利益出发,培养大量人才来振兴祖国。陈嘉庚通过教育,创造了一条拯救国家的道路,以真诚的信念、......
【摘 要】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先后三次来浙江任职,不仅清廉治政,而且为发展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明清以降,随着清水江流域移民的不断增加,宗族逐渐形成。为培养人才,提高宗族的社会地位,扩大其在乡村社会的影响,以村落为中心的......
在阅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全国性及地方性报刊、教育官报、地方志、文史资料、近代教育资料汇编等文献为支撑,采用实证研......
本文从西方传教士办报、征文、译书、作文、兴学几个方面论述了传教士对晚清小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晚清小说研究领域......
在所有庚款中,惟有英国庚款争议最大,争议时间最长。纵观中英庚款整个争议过程,参与争议的人士涉及中英两国政界、军界、学界、工......
清末民初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推进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政府、官员、士绅俱作出了努力。作为边疆的典型代表,清末......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期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对祭孔礼仪有一......
清政府废除科举,实行新政,鼓励兴办新式学堂,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南族学开始了迎合时代要求的嬗变,变化速度的快慢造成了新旧交替时......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的统治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在西藏地方有效地行使着国家的治权。时值晚清筹藏......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范仲淹从政初期,就重视教育,着手兴办学校。公元1044年,范仲淹在宋仁宗和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