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相关论文
河南省新出韩汯墓志一合,韩汯是唐代文学家韩休之子。韩汯于开元末年入仕,历经玄宗、肃宗两朝,曾两入翰林院,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
宋代词人叶梦得称颂欧阳修:“公于晦叔(吕公著)则忘其嫌,于温公(司马光)则忘其议论,于荆公(王安石)则忘其学术,世服其能知人。” 欧阳修......
宿直是翰林的一项重要制度。南宋初年,宋孝宗规范宿直制度,一员独直成为定规。创作于宿直中或书写宿直的诗作可称为宿直诗。宿直诗......
开宝六年(973),大宋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科考),主考官是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翰林学士)的李昉。把如此重要的干部选拔权交给自......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代明君,经常微服私访。这一天,他来到乾县明光村,见一农家门前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便上前打听原委,原来是这一农......
明弘治年间,翰林学士董玘小时候聪颖灵慧,又很爱读书,小小年纪就能诗善对,在乡里小有名气。会稽县令听说有这样的小才子,决定亲自前往试......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姚燧的散曲名作。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斋,洛阳人。历任秦王府文学、大司农丞......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县)人。中唐著名政治家和骈文大家。陆贽在任翰林学士和宰相期间,为处置军国大事和革除......
翰林学士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职官制度,创始于唐代。它不仅是唐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不可......
本文研究唐代制诰,主要从制诰的运行程序,制诰的两大草拟主体(包括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制诰的分类和文体结构,制诰和文学的关系的若干......
拔丝山药是北京传统名菜,少说也有百余年历史。清代宣统翰林学士薛宝辰在他所著《素食说略》中提到拔丝山药:“去皮,切拐刀块,以油灼之......
清末政治腐败,宫廷上下贿赂风行。督、抚、司、道等官员进京晋见皇帝要纳贿,称宫门费,去各级衙门办事要交门包。即使是光绪皇帝,每天早......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 ,是研究中晚唐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 ,诗歌虽然从自身的角度记载表现史事 ,但涉及到众多......
苏轼(1037-1107)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养生家.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等职.苏轼才......
赵秉文历仕金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哀宗五朝,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在哲学、史学、文学、书画诸方面都很有造诣,是金朝后......
“特呈”是古越语,意为吉祥之岛.岛上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600年前,翰林学士解缙欣然登上特呈岛,留下一首七律《特呈山温通阁》传......
翰林院机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枢体制中占有特殊地位,翰林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杨果著《中国翰林制度研究》(武汉大学......
丙寅,帝徙陶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权御史中丞,两易其任。丁卯,光入谢,言:“自顷宰相权重,今陶以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宰相......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县)人.中唐著名政治家和骈文大家.陆贽在任翰林学士和宰相期间,为处置军国大事和革除时......
从诗歌的角度,来审视宋代翰林学士的生活,可以发现:翰林学士虽地位崇重,然学士院宿直的生浩却孤寂清冷;他们在朝中还常是文学弄臣,......
明洪武三十年(1397)春闱会试,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韬。发榜所录进士宋琮等52人,竟全是南方人。接着殿试状元陈安也是南方......
沈与求(1086-1137),字必先,号龟溪,宋代湖州德清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曾通判明州.自建炎三年(1128)始,先后任监察御史,历兵部侍......
宋代翰林学士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运用。资料的收集,重在古代典籍、今人著作和学术论文的相关来......
揭傒斯(1274-1344),元富州(今江西丰城市)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饱学宿儒,傒斯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年二十余,学已有成,出......
一、《事文类聚》中章简公为元绛而非章得象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下文简称《事文类聚》)前集卷九有十二处引章简公端午帖子词......
智慧是一个人最有利的武器,有了智慧,不仅可以躲过危机、摆脱困境,甚至还可以超越平凡、创造辉煌。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只要你留心......
无论是在中国文坛上,还是在我国政治历史中,苏东坡都是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普......
陆贽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公文杰作,不可不读。陆贽(754—8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宇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
当代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曾说:“殷商甲骨和西域汉简、内阁大库,并称为本世纪(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三大发现。”列于三大发现首......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任文学和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历来为人称道.这位被称为“元才子”的诗文名家,因任翰林学士知......
“他绝没有离开解剖台”——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王灿
“He never left the dissection table” - Lu Xun abandoned medical tre......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其中道出了诗人炼字的不易和对语言的苦苦推敲.然......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宋代四大类书,也......
谦虚的戴震清朝雍正年间,皖派经学创始人江永和他的学生戴震被推荐到朝廷做官。雍正召见时,江永因为过分紧张,浑身战栗,口不能言,而他的......
一前言清代史学大师钱大昕,曾对唐代的使职发表过一段精辟的见解:节度、采访、观察、防御、团练、经略、招讨诸使,皆无品秩,故常带......
“翰林”的本义指文学之林,自唐中期起成为官职、官署、制度的名称.唐开元初建立的翰林院云集了以文学、琴、棋、书、画、天文、医......
诗词酬唱是古代文士之间交往的重要媒介。宋孝宗朝翰林学士职掌翰墨,以文学见称,学士之间以及与秘书省同僚之间不乏诗词酬唱,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