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派相关论文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从结群救亡的角度切入,将朋党与政党严格区分开,并极力鼓吹政党的优点和功用。与此同时,孙中山、章太炎等......
宋代词人叶梦得称颂欧阳修:“公于晦叔(吕公著)则忘其嫌,于温公(司马光)则忘其议论,于荆公(王安石)则忘其学术,世服其能知人。” 欧阳修......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在新文学阵营提倡白话,并提出用白话取代文言的......
摘 要: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自从登上政治舞台之日起,就在为争取改善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而努力地奋斗......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惊醒了中国人。以此为契机,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
这年头,嘴巴吃刁了的吃客不在少数,吃腻了赤油浓酱,吃怕了麻辣鲜香,吃得不知明天该吃什么了.因此,由各菜系衍生出来的改良派很受宠......
从美国人学着日本人吞下第一片生肉开始,各流派的经典美食在经过入乡随俗的改良后,开始没有地域界限,如今,相比传统的保守美食,改良派美......
作为改良派领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创建工业文明博物馆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受到世人关注.认真倾听、仔细解读、有......
我国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相关联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廷统治阶级......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随着中国命运的变化,历经被传统士大夫排挤、与改良派较量的过程。探索其中的因由,我们看到了革命家......
同盟会时期(1905-1908)的朱执信,充满着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他不仅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原理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而且在运用这一原理批评......
1904-1949:用电有限法规不一rn中国有电的历史应该从1882年算起.这一年,3名英国商人把发电技术介绍到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兴办起电气......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惊醒了中国人,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以此为契机,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
《新民丛报》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是改良派用来启迪民智、宣传君主立宪的重要阵地.其中,初期阶段内容以日译西学和维新派群体......
梁启超与陈独秀这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 名人物,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 一生的大半岁月并不是用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对宪政的集体性追求,始于1894年甲午战败后对国家政制的反思,从那时起宪政作为救亡图存之“药方”开始被搬上历......
康成所生活的年代是清朝封建社会的末世与军阀混战和民国的乱世之年,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乱象毕现,道德堕落、思想颠倒和民智固......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事件,双方围绕“中国存亡诚一大问题”进行了激烈尖锐的斗争,论战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早期改良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初生的、孱弱的、新的呼声。他们对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已形成壮观的自由思潮。依据阐释自由的侧重点与立足点、借重资源、实现方式的不同,思想界大致形成了三种自由......
【正】 陈天华(1875—1905年)字星台,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人。他幼年生活贫苦,十五岁开始读书,后随其父到新化县城谋生,不久考入提......
【正】 近代西学开始传入中国,大致上应从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广州办学算起.在这稍后,两广总督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情势,广搜其......
笔者在文中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家魏源的法治观进行了综述,指出其法治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法是一种治国工具,治法在人,因势立法......
清楚地意识到列强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批判地继承洋务派思想的基础上,康有为等维新派把“近代救亡的中国观”推向......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洋务派、改良派和革命派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洋务派以实业救国的认真努力翻开了近代......
【正】20世纪初,梁启超的《新民说》发表。该书在晚清思想界影响广泛,较完整地提出了对于近代人的要求,涉及了民族文化心理重建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吸收英国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把个人自由、政治自由、法律自由引入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三权分立......
进化论作为近代中国一种社会思潮,它急速涨涌于戊戌前后,主宰了直至五四前后的近代中国思想界.它吹响改良派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
《新政真诠》是近代思想家何启、胡礼垣合著的政论集,包含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和政治观念,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
1900年后,传教士和著名报人林乐知对当时清末政局和中国革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教育改革方面,他重视"蒙学"和"女学",并建议对......
中国近代改良派早期维新思想是指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以开明封建士大夫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上层的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
潘佩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民族民主革命激进派的领袖。1905年,潘佩珠东渡日本求援。在日本横滨,潘佩珠会见了中国改良派领袖梁启......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推行压制政策而非疏......
改良派在近代散文变革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剧变,散文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形式主义的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是我国近代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
由于西方各国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不同,导致自由主义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路,这使《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因为他......
甲午战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是以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为核心的.刚刚从地主阶级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代表人物维新派人士登上了......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与改良派论争的主要问题有:要不要革命、用暴力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革命会不会造成社会紊......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同老师康有为一起,联合改良派,于19世纪末在古老的帝国,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
【正】 “救亡图存”和“富强图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尽......
【正】 辛亥革命前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梁启超等人就当时有关中国发展前途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过一场论战。论战作为......
<正> 前些时候曾有少数人主张中国应当走资本主义道路,把欧、美、日本等一些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制度照搬到中国来,......
洋务运动时期,危机促成“师夷”的实践。为给其寻求依据,“中体西用”便应运而生。中法战争后,为引入更有用的西方政教制度,“中体”被......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