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唐代制诰,主要从制诰的运行程序,制诰的两大草拟主体(包括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制诰的分类和文体结构,制诰和文学的关系的若干问题,制诰的文献学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第一,关于制诰在三省之间的运作程序,我们根据唐代制诰的公式,对其运作以及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在此过程中的权力和作用作了总体的研究。第二,关于制诰的主要草拟者之一的中书舍人,由于学术界目前对此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我们对他们的来源,素质、草诏制度以及人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中书舍人的人员统计,我们根据考证,得出一个大致的数目。第三,对于翰林学士的研究,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从唐代翰林学士的产生、翰林学士的素质及对制诰的草拟,翰林学士的草诏心态,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内外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本文认为并没有严格的分工,学术界一直持此观点,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两种身份之间相互迁转的关系。第四,关于唐代制诰的分类和文体结构问题,本文以《唐六典》“王言之制有七”的说法为基础,结合具体制诰文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唐六典》分类的不够准确和严格。制诰文的文体结构,本文提出“三段式”的说法,即制诰文一般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充分体现出制诰文这种文体的程式化特点。第五,关于制诰文和唐代文学关系的若干问题,我们主要从唐代制诰的文学性特点,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与唐代文学若干关系,制诰大家研究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首先,制诰文从文章学上属于骈体文,所以,具有骈文对偶,用典,声律和辞采的诸多特征,而且,它还具有作为一种代皇帝立言的特殊骈文的特点,要注意运用隐讳的方式表达不便于明言的内容。其次,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都是唐代政治型文人,很多还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所从事的草诏工作具有文学性特征。最后制诰大家的研究,我们具体分析了燕许和陆贽两家制诰文的情况。第六,关于唐代制诰的文献学研究,我们首先梳理了唐代制诰的著录和保存方式,其次对宋代一部专门收录唐代制诰的总集——《唐大诏令集》进行了文献学的研究,并以此论述唐代制诰的史料价值和校勘学等价值。最后,总结全文,并且对唐代制诰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作了简单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