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相关论文
概念隐喻与政治语篇密切相关,文章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小型语料库,归纳总结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本体隐喻,方位隐......
回指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它与转喻的综合研究是当代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将在Lakoff,Radden和K?vecses的转喻理论与Al-Sh......
十九大以来,恰逢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自2014年出版以来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从2014年8月18号至2017年9月29号的演讲及书面文字作品,这部汇编集有利于让本国和国......
学位
本文选取《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演讲语篇作为研究语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框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本研究基于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理论,以普京2019年国情咨文语篇为例,对俄语政治语篇中元话语的修辞劝说功能进行研究。研究显示,......
学界对隐喻的剖析经历了从修辞到认知,从语言到思维。隐喻研究从创始到发展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焦点性课题。随着隐喻相关研究的深......
隐喻不仅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修辞格,其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也极其普遍.政治语篇中广泛使用隐喻,政治家们借用隐喻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而......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政治语篇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与态度,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政治语篇翻译是国际社......
十九大以来,恰逢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自2014年出版以来......
本文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指导,对奥巴马和特朗普的首次国情咨文进行对比,旨在讨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两人是如何用语言资源与......
心智模态命题是说话人在意向性作用下,通过选用相信、喜欢、坚持等不同种类的心智模态动词,操作于相应对象或意向域的心智活动加工......
隐喻研究一直吸引着语言学家的注意。传统隐喻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现代语言学家将隐喻视为人们认识......
本文以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的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例,探讨其中的非主谓句结构类型及维吾尔语翻译特点。本文使用定性和定量的......
政治语篇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修辞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们才开始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政治语篇。以往,语言学家们在研究......
语言个性既指具体文本的民族语言文化特色,也指通过文本展现出来的人的语言生成、认知、语用和交际能力。政治语篇的外文译本是一......
【摘要】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选取中美权威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为語料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概念隐喻异同之认知理据......
概念隐喻从认知层面为解读政治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以2016--2018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探究概......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习近平主席2014年至2017年四年的新年贺词,总结出汉语政治语篇中的4种概念隐喻模式,并分析了其中最主要的旅途......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为语料,解读概念隐喻选择......
口译作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治语篇口译以其严肃性和巨大的意义,在各类口译中占据突出地位。政治语......
综合现有的主要分析理论、分析模式(系统功能语法、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评价系统、巴赫金的复调说、语篇互文性分析和......
该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利用概念隐喻这一分析方法试图比较分析美国,英语和中国这三个国家新闻媒体中的社论或评论性文章以达到......
批判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简称CDA),又称为批判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功能在于揭示语言、人类心理和社会......
近几十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将政治演讲视为一类特殊的语篇,采用不同的语言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目前绝......
模糊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模糊表达可以被说话人用于交流中以实现特定的语用效果。正是由于哲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才使得语言......
政治语篇分析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领域。几十年以来,很多学者致力于政治语篇分析的领域。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对......
关于指称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曾从语义、句法、语用、和认知等角度做过十分有益的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大都侧重于对指称的形式特征、......
本文尝试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美国《新闻周刊》上关于中国的政治新闻报道语篇。1979年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和......
批评语篇分析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我国对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
本文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等多角度分析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以及隐喻功能得以实现的方式。......
近年来语言研究者对礼貌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然而不礼貌作为礼貌的对立体却很少获得关注。在众多的礼貌理论中,布朗和列文森1978年......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在政治语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用......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历年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自亚里士多德起,已有两千多年的研究历史。1980年Lakoff和Johnson所著《我们赖以生存......
二十多年前语言学家Mona Baker预测,大量原始和翻译文本语料库的建立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发展,能够帮助翻译学者发现翻译文......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批评语言学,是由福勒等语言学家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作为语言学的一个......
关于政治语篇的研究颇多,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等理论,从功能、结构、人际关系、隐喻、情态动词......
语言使用与社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社会对语言的使用及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语言又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
概念隐喻是人们利用概念映射的机制隐喻性地构筑某一抽象领域的概念,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政治家们为使......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颇具创新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也是人类广......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工具,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接触模式,而一种语言在与另一种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异,本研究以这一......
2010年5月,英国首次采用电视辩论作为选举首相的竞选方式。电视辩论作为一种重要又特殊的政治语篇,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及得......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转喻与隐喻,关于转喻和隐喻传统界限分明的区别已经被质疑。研究表明,转喻和隐喻之间的关系不是离散......
作为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国家政治立场与观念的传声筒,政治语篇在国际政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政治语篇中的许多概念抽象......
政治语篇是语篇的一种特殊形式,诸如政客的讲演,政府公告,政策条文,议会辩论,政党策略等等都属于政治语篇的范畴。政治语篇是从社会政治......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对政治语篇翻译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诺曼·费尔克劳(Norman Faircl......
批评性语言学也叫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DA)是一种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它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和社会机构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