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相关论文
去年《读书》十月号刘弘逵先生《世间已无刘铁云》文中,有两处提到了刘鹗汇编的“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系列。刘弘逵说:“他以......
欣逢《博览群书》出满300期的喜日子,有些祝贺的话想说一说。 很多年前我写过《怀念老牌读书杂志》,里面的有些看法今天看来毫不......
《读书》二○○九年第三期刊载黄裳先生《也说汪曾祺》,读来受益颇多。觉得有一处似有补充之必要。文中引用了汪曾祺写给黄裳先生的......
腐儒碌碌叹无奇②,独喜遗编不我欺③。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④,叠鼓冬冬迫睡期⑤。 秋夜渐长饥......
读罢许纪霖先生《出山不比在山清》(载《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十期)一文,有启发,同时引起我一些感想。 如果说,丁文江鼓吹“新式的独......
这个词是读了《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九期上三位海外学人对萨伊德及其思想的评介文章后,在脑子里冒出的。 萨伊德判定,现代西方文化......
编者按亟愿一试,各地读者如有相同的愿望,望来信,以便我们进一步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读书》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六年每年的......
《读书》一九九二年十月号载《书同文与广方言》(周振鹤)一文,介绍了杨勋的《英字指南》。此书除了光绪五年本外,还有一种光绪二十三......
《读书》二○○八年第四期张小水的文章《民众与精英——被消解的张力》中提到林兆华导演,“在导演《白鹿原》中所展现的群众场面时......
《读书》今年五月号,萧兵同志的《香港访学散记》提到香港中文大学宋文薰教授说:“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人骨发现拔牙痕迹,与高山族......
拜读《读书》一九九六年九期及十二期陈星灿先生及陈平原、李零等诸位先生的文章,非常受启发,也有一些感想,我们作为最基层的考古工作......
《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八期,封面上印有《何以寻求大智慧》的标题,笔者误认为是谈佛学的文章,因为大智慧即是“般若”。及至翻开本文,才......
面对剧烈的两级分化,秦晓宇希望以《我的诗篇》推动阶层间的对话 流水线上的一个个身影包含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岩石一样,炸裂一地......
暑假较闲,正撰写一篇有关“后”什么(post)的短文,翻阅《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五期,看到《后来居下》一文,想提几个疑问。 1.“我们一......
近日读王振忠先生《旗下街》一文(载《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二期),得益匪浅。然王先生文中所引《榕腔杂钞》“米毛,饷毛发”,解说“,似为......
在《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八期李伯重先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李先生认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
围绕知识界关于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文化”的讨论,《读书》杂志一九九四年第九期发了一篇极有见解的好文章:《老调子还没有唱完》。笔......
《读书》一九九三年第四期《高高挂起的欲望》一文,分析了张艺谋的“红”系列电影。思维绵密,读来颇受启发。但也有某些不同看法,现在......
一九九五年《读书》第七期151页,登的是邮购书目。搭眼一扫,见有本《龙雕斋琐语》,大异,继而大乐。记得王了一先生有个龙虫并雕斋,撮其......
今年第四期《读书》有董鼎山先生《译名问题》一文,关于诸如“Air-port”与“Ghost writer”之类的译法我深表赞同。看来文学翻译除......
在《读书》二○一○年第十期上读到了刘绪源先生的《思想者的知情意》一文,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我原在天津《女士》杂志当编辑,负......
有位远在英伦的朋友给编者写信说,她喜欢的是《读书》的文体:流畅的汉语,谈话的方式,尤其是摆脱了注释。其实,《读书》的文章并不都是“......
郭玉琼的《杨四郎:从伦理困境到政治困境》(《读书》二○○七年第十一期)一文中云:“又有数次被改名做逃兵的顶替者的老兵说:‘名字啊,不......
三几个人编一份杂志,正常情况之下,尚可对付。事情一多,不免手忙脚乱,要出毛病。《读书》近年来印得较多,虽则所增者只是大刊物的零数,却......
从学习编书编刊时起,就接受一项经典训练:选题计划是编辑工作的基础。此语据说出自苏联人马尔库斯。此公与当今享盛名的马尔库塞在译......
捧着去年第十二期《读书》,不禁有依依惜别之感。翻到最后,竟然见到大批数字,令我惊诧:莫非《读书》忽发奇想,打算扩大报道面,不但消费时......
“万圣学人书架”计划的公布(《读书》一九九四年六期)和实施,引出了另一件事——为积存于著作者手中的学术著作提供与读者见面的场......
《读书》今年第七期《“史华慈问题”——中国思想史上的那块天花板》一文,开头就借用史华慈的话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恼人的问题总......
读李慎之先生绍介杨绛先生尊人杨荫杭(补塘)先生《老圃遗文辑》(《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期),感人至深。但有一遗憾,即引钱钟书先生语......
《读书》第四期有朱维铮先生论辜鸿铭一文,对于这位学贯中西的怪才,朱文于考辨生平和析言其文化保守主义旨趣之外,揭言“历史的误解”......
在《读书》今年第八期上读到黄集伟同志的《再说金岳霖先生》,甚是有趣,不过也有一事稍有疑问,就是关于金先生坐平板三轮的事,据......
大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闻名遐迩,现日新月异,豪华空前,断非清贫书迷所敢涉足之地。幸而学术书苑、新书展销厅、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几家......
《读书》今年第一期《周作人“南下”》文中认为《郑天挺自传》中误记一九三七年周氏与郑同行南下。然郑师为文精细,附逆投敌之周作......
读了今年第六期《读书》上的《手按而心不发抖——解读一户侯》一文,记住了里面所载侯宝林先生“我一辈子是一个顺民”的话,还有“老......
李华芳先生在二○○九年九月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克鲁格曼怎么了》一文。文中说:“这本《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
《读书》第十期邵燕样《书蠹与禄蠹》文中说:“读书人爱书而及蠹,四十年代有林楮冠《蠹鱼集》,八十年代有黄裳《银鱼集》,风格不同,书名......
《读书》杂志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由曹治英署名的一篇文章,评我们写的小册子《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和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对我们这本......
读孙冶方书有感 一 听说《读书》杂志的选题计划里有一个题目叫《中国禁书考》。如果有作者肯花一番功夫,对中国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