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相关论文
尽管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洗礼,但人类的自我认识是从何时开始的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的自我认识是从女性开始的。......
《汉语大字典》(第2版)是目前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新版《汉语大字典》现收楷书单字60370个,总字数超过1500万。《......
一前言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重要标杆。不过,音乐的属性是听觉的,目不可视,手不能触,无色无臭,颇为抽象;所以,能对......
《礼记·乐记》作为儒家音乐方面的经典之作,在整个东亚的儒家文化圈广为流传,尤其是对朝鲜半岛的宫廷乐制以及文人知识分子都产生......
本文从两方面探讨“仁与乐”的关系,一是从“时间”和“空间”的意识出发,探讨原先在《论语》中孔子从“时间感”建构起来的“仁与......
本文阐述了周公制礼乐的作法、依据。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ritual and basis of ritual music of Zhou Gong system.......
本文从《诗·蒹葭》的境界谈起,探求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及蕴含的神韵,征引《礼记·乐记》的有关论述,阐说形神兼备文艺观产生于先秦的观......
古琴原名琴。中国古老乐器部以单字命名,如击乐器:磬、钟、鼓、饶等;吹乐器:埙、笙、竽、箫等;弦乐器:琴、瑟、筝、阮等。古琴,由......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之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因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表现出题材狭窄、乐曲媚俗等弊病,严重背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伦理价值追求.......
根据《礼记·乐记》本义考察汉唐间“亡国之音”认定及逻辑展开过程,《乐记》所言“亡国之音”是指五音凌乱之音,具体指桑间、濮上......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虽说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我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今本《礼记·乐记》来自西汉河间献王与毛生等所作之古本《乐记》。今《礼记》成书不早于东汉曹襃,不晚于东汉郑玄,今《礼记·乐记》......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意觉一心觉一多感互通,是中华文化中闪耀着辩证和唯物光泽的优秀成果。儒家的『以玉比德』、佛家的......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大武》乐的制定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依托.武王伐纣功成而作《大武》乐,但是有关武王伐纣事件的讨......
《礼记·乐记》所提出的“物至而人化物”这一命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对这一命题的原初蕴含以及经学家的解释加以考察,可见......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
音乐是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而产生,是人所独有的艺术能力.它加速了人类从动物界的分离,体现了人的情感,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与......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
《乐记》的作者及编定、传播情况,至今尚无定说。从现有资料看,西汉至少有三种《乐记》文本存在。据《汉书.艺文志》,刘向校书得《......
《礼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乐教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实......
关于《礼记·乐记》人性论之性质问题,学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即性善论和性可善可不善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
《礼记·乐记》认为,乐本原于人心,礼来不得半点虚假,礼乐二物皆有报本反始的精神。礼乐,因其最切近生命本原的属性,而成为陶冶心......
今天所能见到的《乐记》有两种版本,即《礼记·乐记》和《史记·乐书》,都产生于西汉时期。学术界普遍认为,《史记·乐书》出现于......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
<正>儒家和乐有着密切关系。儒家以《诗》《书》《礼》《乐》为教,而尤重乐教。《论语·泰伯》云:"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乐如形影不离,是早期歌诗的基本特征。缘乎此,学界往往认为,儒家的诗、乐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本身既不准确,也......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
<正>周革殷命,制礼作乐,开启了一代盛世王朝。周公以礼乐为基础,以"德"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释体系来"润色鸿业",为周王朝的......
汉代两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毛诗序》和《礼记·乐记》集中体现了汉儒的诗乐理论。《毛诗序》从诗与政治的角度继承先秦儒家的诗......
"中和"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一种审美形态,其本质是"天人合一",追求合乎情理的和谐之境。《礼记·乐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美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中和”是我国古代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古代文艺理论在阐述文......
文章以《礼记·乐记》与《史记·乐书》为主体,参照相关译注、校订、校释,以及其他文献,再行读解释解。通过对相关声-音-乐-情的本......
《乐记》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传统音乐思想的代表性典籍,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诸多特征。书中对"乐"的......
《礼记·乐记》是先秦时期著名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主张"声""音""乐"三者既有不同又有内在联系,强调了"礼辨异,乐和同"的各自作......
<正>合法性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它通常是指民众对一个政治集团治理国家权力的认可。在现代民主政治中,这种认可严格地说是......
从古至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陶冶思想性情、培养良好品德、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在大......
《礼记·乐记》非公孙尼子所作 ,几为目前学术界所共识 ,但有些学者认为《礼记·乐记》是河间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 ,而河间......
<正>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以感发性情,礼以规范人伦,乐以养人性情,荡涤邪秽,君子之学到了"乐"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