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进外国文学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教材《语文》是依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素养的要求及语文课程性质和改革趋向确定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亲近和热爱“外国文学作品”,本文针对此教材,基于教研活动观摩及教学实践梳理出了六招:有力铺垫、巧妙结构、追本溯源、沉浸文本、艺文共赏、移情体悟。
  注入时代气息
  如果作品会让人产生陌生感,学生就会形成阅读障碍。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注入时代气息,联系当代,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品充满阅读兴趣。
  【案例】《质量》课堂教学实录节选
  师:国外KEIL品牌手工制鞋始终忠诚地坚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它需要人们等3个月的时间,在测量脚形、确定颜色、款样后才开始制作。顾客三个月充满期待和韵味的等候使得KEIL生意非常好。但是同样的鞋匠却有不同的命运,今天我们就走进有着不同命运的鞋匠——格拉斯兄弟。请大家翻开《语文》第二册,第77页。
  师:课前大家都对这篇小说作了预习,现在请大家概述一下格拉斯兄弟的故事。
  生:小说描写了伦敦市区的手工业者——鞋匠格斯拉兄弟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绝不偷工减料做靴子的故事。
  生2:他们因慢性饥饿死亡。
  师:我们同情格斯拉的悲剧命运,也要关注他的个性特征,那么格斯拉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指着幻灯片板书说)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格斯拉兄弟。
  这段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格斯拉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本单元的话题“扁平人物”的概念。
  透视作品情节
  有些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走向,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似乎有悖于常理,其实这就是由于文化的冲突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冲突带给学生的困惑,可以结合小说文本对相关的历史、风俗、文化渊源进行恰当介绍。如在《素芭》的教学中,如果不了解印度的风俗和制度,学生就很难理解“不到一周”素芭的丈夫就另结新欢这个结局。但当我向学生介绍了印度的风俗和制度,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
  深度解读人物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很多外国小说都塑造了诸多精彩人物,而事实上,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因此,每个人的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土化的烙印。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文化特征,才能走进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清兵卫与葫芦》中的教员形象十分鲜明,他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不遗余力,但作者在刻画他时,却强调“他是喜欢武士道的”,甚至“每次名伶云祐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要去看三天”。对此,向学生介绍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不允许个性意志的存在。
  共鸣凸显价值
  引导学生发生“移情”,就是让学生把“我”的情感转移到作品的语言文字中去,利用“我”的生命意识、成长经验,对当下阅读情境进行解悟、领会和观照,从而感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境遇、个性、生活方式,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和作品中的思想意蕴,达到“我”和文学作品一拍即合的呼应,凸显文本价值。如《礼拜二午睡时刻》这部短篇小说是“显示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余华语),它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作者对于情感的处理之节制胜于放纵。对于母亲的思想、性格的理解,一般教学设计都是从情节分析入手,结合小说中母亲的心理、故事的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体验母亲坚强面对丧子之痛的心路历程,感受母爱的伟大,以及顽强的、有尊严的生存的意义。但我引导学生解读母亲的形象时,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以母亲的心理为核心,让学生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悟出母亲之镇定是源自爱子之深沉、母爱之伟大,让学生在感动之余,也体会到了故事本真的力量、节制的力量。
  质疑打破图式
  经典作品可做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和感悟。对待同一部作品,由于读者的审美经验和阅读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意见。学生必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破译小说的“密码”,打破固有的图式,再创造小说的审美信息。
  创作助力感悟
  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创作,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展开对话,进入情境,促使他们还原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所想,行“人物”所行。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加深对小说和人物的深刻理解。
  总之,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细心研读,学会欣赏和分析,从而去探求作品的深刻含意和艺术境界,不断增进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这是学习的初步入門,也是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不可忽视的基本一环。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案例】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出示第一组词语,生认读。)  生:舒适,启程,疲劳,覆盖。  生:料峭,救护,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学生读得不准确)  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领读“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生认读。)  生:欧洲,瑞士,特殊。  生: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师:我们一起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各项能力和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教学,一直是广大幼兒教师思考的问题。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近年来致力于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让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玩他们自己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此外,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每一門学科都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基于此,北京市房山区长育中心校各学科积极探索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扎根,使学生具备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聚焦关键地质时期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GEG)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地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目标,立足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地球表层系统中重大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
千年前,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曾有一片水草肥沃之地。西晋时期,五胡乱华,匈奴人赫连勃勃趁乱而起,建立大夏国,并将都城定于此地,起名统万城,取统治千秋万代之意。在这块肥沃土地的养育下,赫连勃勃厉兵秣马,曾一度将疆域扩展到秦岭地域,甚至攻占了长安。然而如今,赫连勃勃的野心仿佛还在眼前,统万城却早已沦为茫茫黄沙,昔日鼎盛的国度再也寻不见踪迹,只留下一片萧条荒凉的毛乌素沙漠。  大夏文明的消失和沙漠
月球最大撞击坑成因或被解密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10日3时12分和11月9日10时17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  基于探测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目标为玄武岩方向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在接近月午时,“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受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他们在学科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引入“小书”,即用A4纸经过简单操作折成便于翻阅和易于保存的样式,再根据学科内容制作成“小书”,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习得技能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审美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本
俗话说: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教”的角度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合适的“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确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从“学”的角度看,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挈”“顿”作  用,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皆顺”的弱势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因此,不妨把“领”变成“香饵”,根据文本特点抛出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觅食”,这样才能构建出“满池开花”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幼儿时期是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衔接, 占据一定的时间比例,对此,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家园幼儿园根据本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现状,针对如何在过渡环节开展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展开了实践研究,并总结出过渡环节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策略。故
国办发〔202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5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