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地想说、敢说、会说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是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衔接, 占据一定的时间比例,对此,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家园幼儿园根据本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现状,针对如何在过渡环节开展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展开了实践研究,并总结出过渡环节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策略。故事时间环节
  故事时间环节是指户外后午餐前的一段时间,大概15分钟左右,幼儿在睡眠室进行安静的餐前准备,此时幼儿可以和教师、同伴一起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环节属于比较安静的活动,在午餐前的过渡环节进行,能够让幼儿安静游戏,培养幼儿的聆听、表达和表现能力,师幼、幼幼能够较好地互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 一是以图为主,激发孩子的兴趣。故事内容的选择应以色彩丰富的图片为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感受图片魅力的同时,慢慢了解图片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表达对图片的理解。二是从幼儿的经验角度选取故事。故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从而调动幼儿想说的愿望,促使幼儿进行表达。三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故事长度和文字内容。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增加故事长度和文字内容,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更加丰富。四是及时更新故事,保持新鲜感。在此环节选择故事时,可以让幼儿从家带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园进行分享,还可以定期更新部分图书,始终保持幼儿的新鲜感,从而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一是装饰环境,营造温馨氛围。故事时间一般都是在睡眠室开展,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的经典场景对睡眠室进行氛围打造,让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情境,有利于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还可以通过一些装饰品,展示故事中的场景、服装等,激发幼儿交流的欲望。二是搭建平台,增加锻炼机会。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的情节,组织孩子进行故事表演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表演中,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请幼儿分享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伴随环节
  儿歌伴随环节是指幼儿在午起后,在座位上边吃水果边聆听儿歌,在进餐完毕后还可以和同伴互相说儿歌。由于儿歌的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节奏明快、韵律感强,可以进行唱诵,幼儿可以在倾听和表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选取合适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选取儿歌时要注重儿歌的节奏美和趣味性,所选儿歌作品不宜过长,要通俗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幼儿学习和表达的兴趣。
  唱诵儿歌,强化语言感悟能力 通过前期聆听、诵读儿歌,幼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反复听之后就可以进行跟读和唱诵。这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手指动作或出示儿歌图示墙,帮助幼儿巩固和理解儿歌内容,强化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词汇量,促使幼儿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词汇和句式。
  离园谈话环节
  离园谈话环节是指幼儿在离园之前,教师和幼儿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话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集体性交谈。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谈,幼儿可以回顾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分享有意思的事情、总结一天的收获等等,在倾听和表达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离园整理正是幼儿经过一天的学习和游戏进行总结和分享的时间,这种状态下的幼儿是放松的,更能敞开心扉互相表达,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增进师幼、幼幼之间的关系。
  谈话内容多变 谈话可以从节日、有意思的事、天气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谈话内容要灵活多变,促进幼儿表达的愿望,并且满足全体幼儿的表达需要。
  谈话形式多样 一是集体式谈话。教师抛出问题,幼儿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再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也便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从而丰富和积累词语、语境的表达。二是小组谈话。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和兴趣点,小组谈话既能满足自主谈话的需要,也能保证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进行表达,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是一对一谈话。一对一谈话更多的针对于一些内向、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或者有些情绪化的幼儿,这种情况更适宜进行单独谈话,教师可以与幼儿面对面进行谈话,让幼儿敢于表达心中所想,慢慢融入到集体谈话当中。
  综上所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充分发挥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幼儿通过丰富的语言教育组织形式自由自主的進行语言表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语言环境当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幼儿的语言表达一定会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也会更加健康、自信。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家园幼儿园)
其他文献
环境担负着孕育儿童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被普遍作为评估幼儿園办园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为给儿童提供有营养、高品质的环境,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特别邀请槐荫区教体局教研室的景萍老师,成立了第一个景萍“幸福·生长”工作坊,聚焦区域环境质量,让师幼彼此滋养,幸福生长。  摄影报道/ 于 洋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者、教师致力于阅读教学改革,他们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独撑阅读课堂的局面,注入更多的实用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主张将“读什么”和“怎么读”结合起来思考,着力于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提出了儿童文学群文阅读,开展了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对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缺失。  研读目前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文学作品数量少,儿童文学作品
【案例】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出示第一组词语,生认读。)  生:舒适,启程,疲劳,覆盖。  生:料峭,救护,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学生读得不准确)  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领读“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生认读。)  生:欧洲,瑞士,特殊。  生: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师:我们一起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各项能力和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教学,一直是广大幼兒教师思考的问题。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近年来致力于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让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玩他们自己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此外,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每一門学科都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基于此,北京市房山区长育中心校各学科积极探索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扎根,使学生具备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聚焦关键地质时期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GEG)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地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目标,立足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地球表层系统中重大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
千年前,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曾有一片水草肥沃之地。西晋时期,五胡乱华,匈奴人赫连勃勃趁乱而起,建立大夏国,并将都城定于此地,起名统万城,取统治千秋万代之意。在这块肥沃土地的养育下,赫连勃勃厉兵秣马,曾一度将疆域扩展到秦岭地域,甚至攻占了长安。然而如今,赫连勃勃的野心仿佛还在眼前,统万城却早已沦为茫茫黄沙,昔日鼎盛的国度再也寻不见踪迹,只留下一片萧条荒凉的毛乌素沙漠。  大夏文明的消失和沙漠
月球最大撞击坑成因或被解密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10日3时12分和11月9日10时17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  基于探测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目标为玄武岩方向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在接近月午时,“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受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他们在学科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引入“小书”,即用A4纸经过简单操作折成便于翻阅和易于保存的样式,再根据学科内容制作成“小书”,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习得技能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审美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本
俗话说: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教”的角度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合适的“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确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从“学”的角度看,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挈”“顿”作  用,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皆顺”的弱势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因此,不妨把“领”变成“香饵”,根据文本特点抛出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觅食”,这样才能构建出“满池开花”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