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以来,课堂容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一线历史教师付出了巨大努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是一本非常恰当的公民素养读本,围绕课堂民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展开。本节课中,任课教师做了较深的研究。当然,要达到研究课堂细节和追求学术本真的目的,本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细节。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公民素养
  2014年10月31日,笔者受邀参加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的以“研课堂的现场与细节,求教育的学术与本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暨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过程中,大家听了冀强老师的《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冀老师的授课大量运用新史料、新观点,尽显南京大学历史研究生的专业功底和一中教师的大家风范。
  冀老师从“传统文化边缘的革新者、西方民主制度的观察者、资本主义社会的亲历者”三方面,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孙中山形象,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讲述了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通过讲述孙中山个人革命经历与20世纪初盲目排外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原因;又通过比较光复会和同盟会纲领的差异,以及民生主义的主张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不同,让学生体会革命前途选择和社会发展思路的差异;最后引用了蒋廷黻、徐中约等名家史料,评述三民主义。虽然只学习了三民主义,未提及新三民主义,但是整个课堂内容丰富饱满,学生探究热烈、互动自然。冀老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语言精练流畅,给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笔者归来后,对这一节课沉思回味良久,觉得这一节课中的一些细节之处还可以商榷,这些问题在现实教学中也值得思考。可以商榷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孙中山伦敦蒙难一事不能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冀老师在叙述“西方民主制度的观察者”这一环节时,提到孙中山在伦敦对西方民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学习,意图告诉学生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受到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过程中冀老师无意提及孙中山伦敦蒙难即被清政府诱捕又被释放一事,冀老师认为孙中山最后被释放,是因为老师的救援和英国政府的干预实现的,最后和学生们一起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这一说法很多老师都认为很正常,笔者却认为这一理由过于牵强。孙中山是因为在国内发动过革命暴动而被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海外的。据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亲叙,他是主动前往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的,而他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此为英国,非中国,公等将何以处吾?按诸国际交犯之例,公等必先将予被逮事闻于英政府,予意英政府未必肯遽从所请也”。孙中山非常清楚国际法规则,也非常善于利用这些规则为革命做掩护。所以,清政府被迫释放孙中山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这一行为违背了国际公法,在英国国土上毫无疑问会招致严重的外交后果。
  中国近代史是以列强侵略开始的,随着主权和利益的不断丧失,对此,学生们的情感越来越激烈,一些不经意的事件都会让学生义愤填膺。这些强烈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21世纪的中国公民不能重蹈义和团覆辙。因此,在这一事件上,与其说弱国无外交,倒不如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要遵循国际法则,认识到法律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切不可盲目助长民族主义情绪。
  二、孙中山不惜牺牲主权换取列强支持的手段应该受到批评
  冀老师在讨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为什么没有明确反帝时,提到孙中山曾经准备牺牲中国部分领土利益换取列强支持其革命事业。此时刻意让学生讨论能否因为这一行为就否定孙中山是一个爱国者?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最后总结时都说孙中山仍然是一个爱国者,其牺牲国家利益也是因为力量薄弱,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没有一个学生对此提出批评,冀老师也未点评,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也是危险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补充大量的史料、史实,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任务,那么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何体现呢?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凝聚在课堂里的灵魂,赵亚夫先生说得好,“一节历史课如果失去了灵魂,内容再生动、丰富都是摆设”。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中华民国”国父,受到海内外的一致尊重,但是人无完人,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反思。如果我们为尊者讳,不敢批评,那么,我们的科学辩证的历史观从何培养呢?如果我们敢去抨击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招致列强恶意报复,那么也要敢批评孙中山牺牲国家利益的革命策略。可以想象,如果为了达到一个善意的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这会让多少披着爱国外衣行卖国之行径合理化、合法化呢?汪精卫也不是将其汉奸行径解释为曲线救国吗?
  鲁迅在《纪念创立共和政体的总统先生——孙文》一文中有此论述:“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鲁迅先生也承认战士们的缺点,然而,这些缺点终于难掩战士的光辉。随着大量史料和研究成果的不断面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相也越来越清晰,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科学地评价认识他们。
  三、“要不要马上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讨论,教师不需要越俎代庖
  冀老师在论述三民主义的民权时,对比光复会的纲领,提出同盟会主张建立共和国,而光复会主张君主立宪,不主张立刻共和。然后引用如下两则材料,请学生讨论要不要马上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一:“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如骤以民主共和,必然险象环生,民无宁岁。”——梁启超
  材料二:《民报》引天赋人权学说,说明人民具有共和国民资格,国民的能力,终远胜于政府的能力;自由平等精神为人类所共具,中国人亦不例外;一旦革命实现,在民主政府下,国民实行民主政治的能力自能养成。——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因为主题是讨论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即建立民主共和国,所以,冀老师以为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立刻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不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五位同学中只有一位主张共和制,大家都提出有意思的意见。此时冀老师却提醒学生政体选择应该从国情出发,强调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专制,中国更应该推翻帝制实行共和。但是冀老师又举例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而后不断完善,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法国消灭君主制却经历一个世纪的动荡。冀老师似乎也反对立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前后逻辑有些矛盾。
  其实这个讨论是本节课精彩的环节,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非凡见解。梁启超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民主共和之花在辛亥革命之后仅仅昙花一现,中国很快又落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引起无数思想家深思(新文化运动也由此而生)。设此讨论不需要生硬地灌输教师的观点。当然,可以告诉学生当时大部分有识之士也是持立宪观点,但是新政时清政府设置皇族内阁等愚蠢行为彻底断送其生存希望,促成革命爆发。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讨论一定要具有开放性,不可为讨论而讨论,或者带有明显倾向性答案去讨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做好为学生引导、纠错工作,培养学生批判、发散性思维,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讨论却又将观点强加于学生。
  素质教育追求能力提升,反对知识灌输,这一思想已经得到广大一线老师的赞同,并且身体力行。但是素质教育还包括一个基础的国民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合格的共和国公民,提升公民素养,一线老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一功在千秋的责任。本节课可以挖掘的资源还有很多。以上仅仅是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冀老师商榷。
  参考文献:
  [1]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中国社科出版社大众分社,2011-06-01.
  [2]赵亚夫.历史教学刍议三: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3]梁启超.开明专制论.《新民丛报》,19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有日本学者形容他的作品都“处于一种长眠的状态之中”,有人说宫泽贤治的死意味着巨大的“诞生”。本文将通过对宫泽贤治的生平,童话形成的环境与先天条件以及当时的文艺思潮的考察来探讨宫泽贤治童话的建构及其主要思想。  关键词: 宫泽贤治 童话 儿童文学  一、宫泽贤治的童话世界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他生于日
摘 要: 高校实践教学要在“教—管—学”三方进行思想、组织、信息及考评等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构建由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论文写作、见习实习、专业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模块组成,并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得到协调发展的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实践教学模式 教管学互动 实践教学模块  “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1]。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
摘 要: 大学生新移民群体在公共场合主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在与家人、亲属和同乡进行交流时,主要使用家乡话。在网络场域,他们会使用方言语码,以构建身份认同。方言在大学生群体中保持较好。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他们认为提高普通话能力很有必要,希望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他们认为自己又属于家乡,但这种归属感与户口没有关系。  主题词: 大学生新移民群体 认同 语言 社会学  一、背景与问题  近几年来
摘 要: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及成果,文化已经完全成为民族国家对外竞争的主要软实力。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民族精神是文化自觉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的重要方面。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摘 要: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而“以生为本”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本文就从以人为本的四个维度具体阐述“以生为本”,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为“以生为本”寻找到其“根源”与“归宿”。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摘 要: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素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分析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探讨了他们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与非贫困生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从人文关怀、校园活动、课堂教学和推广普通话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不断提高高职贫困生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口语表达能力  口
摘 要: 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指出“以期末考试为主”的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种种弊端。有些学者在比较国内外课程考核的不同后,已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措施,但对国内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的影响有限。作者结合本校课程考核改革工作的实践,总结出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对国内高校的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有所促进。  关键词: 课程 考核 考试 改革  高校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整个
摘 要: 本文以江苏大学本科生为抽样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函数比较法,对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其中阅读意识不强、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时间偏少、频率下降、读物的类型结构不合理等是主要问题;阅读受到以网络等新兴媒质为载体的消遣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经典特别是文学经典的阅读情结逐步淡化。本文通过从阅读上巩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具体措施的探讨,力图为美丽
摘 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专业技能课程是获得直接经验知识、训练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是高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高职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下的环境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环境设计专业 技能课程 “1 X” 教学模式  高
摘 要: 对历史人物该如何评说,进而实现“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标准目标,本文试图以人民版《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教学案例入手,探讨人物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教学方法,寻找选修人物史教学的突破口,以提高选修人物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选修模块 历史人物评说 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精选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