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自己祖国的强烈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它具有把人民凝聚起来、战胜一切敌人矿困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把个人的行为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艰苦奋斗,生生不已。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的存亡、繁衍、立国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若失去这种精神,就会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因此,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而历史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进行系统教育,让学生萌发爱国主义思想
  教师要系统渗透教育的观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因素,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使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悠久的历史处处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历史教师应该把这些内容编成教育系统,在教育中层层渗透,不断强化,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脑海里树立牢固的爱国思想,达到爱国主义的目的,具体说,我们可以把中国历史分成三大系统。
  1.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十分先进,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由此,学生会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蕴涵着无限聪明才智的伟大民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
  2.对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由于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闭关自守、封建的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以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先进分子、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达到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3.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概貌,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空前提高;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神七”成功发射;成功加入“WTO”;成功地召开奥运会,通过历数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统一战线、外交、国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服从祖国利益的观念。
  二、引用具体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古今中外,史书很多,而学生所学习的教科书编写的都比较简炼,再加上学生阅历浅。如果只按教科书上的史料进行教授,只能把课上得枯燥乏味,缺乏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教师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应该把简单的历史史料扩充开来,铺开场面,渲染气氛,生动而具体地讲述,有声有色地描述爱国英雄的光辉形象,淋漓尽致地揭露民族败类的卖国行径。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和情绪感染,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融化到自己的感情中,化感情为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我们现在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中学生正处于世纪之交走向社会。抓住这一大好机遇,进行为中华腾飞而读书、为民族振兴而学习、为国家强盛成才的教育是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的。但是,应当看到,长期以来,那种空泛的口号式说教,形式化、运动式的教育严重制约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因此,采用具体生动的史料、切实可行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
  三、运用比较方法,深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它们又处于普遍性联系之中。历史现象也是一样,既有千差万别,又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祖国的感情。通过进行古今比较,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认识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吃人现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以及通过中外对比,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憎恨旧社会,珍惜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增加对祖国的感情。通过比较,学生能明辨是非,判断美丑,增强民族的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深化爱国主义的思想。
  四、积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促使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的情愫
  历史的课外活动非常广泛,它包括观看历史影片、历史电视连续剧,听历史讲座,参加历史知识竞赛等,积极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动切实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之际,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影片,使学生从一个个逼真的画面中看到日本法西斯对无辜的中国人民血腥屠杀的情形,激起学生民族的耻辱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现实,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并把这份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意志。如组织学生升国旗活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的独立而染红了它,认识到今天国旗下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总之,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或具体感受这些史实,都有利于激发和升华爱国主义的思想,形成爱国情愫。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强大的希望,历史教师应该负起爱国主义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完整系统的立体的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爱国主义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它所展现的是一幅从低级向高级依次演进的画卷,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相交织。由于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专题叙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致使中学历史课的讲授成了对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而导致历史发展被人为地割裂,也使学生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的认识较为模糊。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以联
摘 要: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长期而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兴趣引导,激发学习欲望;预习阅读,培养自学习惯;课前测试,强化自学意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学习能力 实效性    学习能力的养成
在固定长度的样本区间内,对多种解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即可针对区间样本选择对应于此时期较为重要的解释变量,并进行参数估计,当时间窗移动时,又可以在新的时间域内建立新的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都采用“项目”教学法。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力度,单在教师出国培训上就投入了很多,很多教师也在国外学习了“项目”教学法,但如何灵活应用好“项目”教学法,就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应用好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但应用不好,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套用,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我从事多年的车工教学,现在谈谈“项目”教学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一、编制校本教材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喜欢听历史故事,但真要让他们记住历史时间,熟悉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观点,恐怕喜欢的人就少了。历史教材内容庞杂,背的记的特别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掌握一定的识记技巧,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想考出好成绩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一听说要考试就害怕。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历史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
该文从国家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需要多层次、有复杂关联作用的模型体系;模型对求解方法的共享;模型管理上的需要三方面论述了建立模型库的必要性。对模型功能、组成及建库原
多媒体走进课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强化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旧的教学模式。于是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本文着重对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在政治教学中运用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其教学效果,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