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情感教学也是现代教育最提倡的教学形式之一,充分运用情感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 教学 情感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它承担着培养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和为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生这两重任务。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继续深造的大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较宽的文化知识面,树立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信念,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这样才是合格的高中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美术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它对提高文化品位、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科学的人生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还可以进行德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美术教育借助形象进行直观的欣赏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情感教学也是现代教育最提倡的教学形式之一,充分运用情感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教学是以鉴赏为主的,教材中的每一件美术作品无不凝聚着某一种感情色彩,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和流露。美术作品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每一件美术作品无不蕴含着艺术家对美、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赞美的、激昂的、明丽的、同情的、辛酸的、悲伤的、苦闷的……
  如,反映抗日战争的绘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它表现的崇高的革命气概,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五壮士同仇敌忾、视死如归,面对日本侵略者,他们眼中冒着愤怒的火焰!他们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中,是因为这幅画的感情在打动着我们的心。再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们步履蹒跚地走在辽阔壮丽的伏尔加河上,衣衫褴褛的他们艰辛地拉纤,和俄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强烈的对比,确实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心,让人为国家的命运思考,为贫穷的人民担忧。这幅画的感情也是非常强烈的。
  而表现主义绘画画家蒙克是典型的以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见长的画家,《呐喊》是他对“死”这个人类最简单的问题的感受。蒙克的父亲是平民医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5岁丧母,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走了生命。正是他对“死”有着这么切身的体验,所以他在《呐喊》中描写了自己和友人在黄昏一同走路时,自己突然停下来了,友人走了,这时“死”降临了,他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声音,他想“呐喊”。这幅画充分表现出人类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大自然给予人的强烈不安和恐惧感。
  情感是美术作品的生命线,也是作品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内容,很难想象没有感情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一幅画、一件作品就是画家内心深处的强烈感情的抒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剖析、讲解、分析出作品的情感因素,这是美术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真正发掘出作品的感情、精华,通过这种感情的因素来影响学生对审美的内心的把握,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理解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时,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教学: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要有感情地去感悟。2、对学生的教育要用情感来引导。美育是在审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欣赏课教学,它的本质是为了通过接触、学习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高中美术课不是背诵美术史、死记硬背美术作品的评论,不同于单纯传授知识或者熟练运用公式定理来解答问题,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作品、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在理解、感悟美术作品时都要饱含感情。教师要将感情融入到讲授的美术作品中去,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美术作品,也要将作品化为自己的感情,把美术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化作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以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完成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和塑造,这是情感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实践的。
  总的来说,美术教学还要不以教材课本为限,而以完成对学生的心灵感召为目的,对美的感悟、对人的素养的教育需要情感教学,美育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它还担负着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改造和提高、对高尚道德品质的感染、对美好事物的体会、对苦难生活的体验和同情等等。
  注入情感是高中美术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将情感运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去,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音乐课多以唱歌课为主。大多数孩子缺乏音乐熏陶,乐理知识匮乏,甚至不能听辨四三拍和四二拍的区别。而《新课程标准》对歌唱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
[摘 要]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但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没有做好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内容多时间少、教学手段落后及教学观念陈旧、数学基础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 问题 对策  数学课是职业高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职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得法的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作用,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好的形式。但是,若提问不得法、数学问题设计不恰当,只是单调肤浅的“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甚至是为了体现新课标,不顾学生的思维特点,盲目追求“满堂问”,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使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使思维活动受阻,甚
[摘 要]伴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科学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吗?从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找到有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但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常常觉得只要一开展这些活动,课堂教学时间往往显得不够,尤其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更觉得不易控制,耗费时间,而且讨论结果无法预料。教学任务不得完成。因此尽管交流讨论等有其他行为所难以实现的功能,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却不乐于组织讨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致力于人的一生发展。课堂教学中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解决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之间的脱节的现象,学生很多时候都在被动的接受学习,而并非主动的参与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用实例驱动法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完美统一。  当今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我们提倡的是不仅仅要让他会动口,我们教的也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多动手去创新性的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因
数学难教、难学,相信同行一定有同感。数学教学长期困扰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及学生,由于数学自身特别严谨及延续性强的的特点,导致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学生极容易掉队,在学习中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数学老师往往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是数学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内在的规律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及学习,对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可以有很大帮助的
血管老化影响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阈值、进展、严重程度和预后,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血管老化的重要细胞生物学基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血管老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microRNAs与增龄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现总结microRNAs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分析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