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导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的方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并研究讨论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的方武,如何针对不同题材的语文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
  【关键词】自学兴趣 学习特点
  
  巴班斯基说:“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
  这正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此原则,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转型,我国的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必须正面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教育下一代新人,保证其文学素养良好,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综合的语文能力。保证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在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学生不可能在学校中呆一辈子,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之外,一定要从小帮助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莱辛说过一句话:“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的方式
  
  常言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数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初中语文教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课前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预习,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前面一般都附有预习提示、阅读提示,在每单元前有课文内容的梗概或在每篇课文后有探究/练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来指导学生预习。或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或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来设计预习要求。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一定要固化三步预习法,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预习。
  第一步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提升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预习中进行课文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材一般篇幅较短、意境优美。可要求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但是朗读必须和思考相结合,效果才可以达到最大化。
  第二步划与查。先朗读,后细读。细读中,一定要划出文字常识,生僻字词、容易读错音与写错形的字、疑难问题,学生根据所划出的问题先要进行工具书查阅,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查阅工具书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标记。
  第三步思考与整理。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后,对文章进行整理思考,由于初中的语文教学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不同,这一点也是学生最难做到的,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根据文章的体裁进行文章的脉络层次梳理,领会其段意和中心思想。例如: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如果所预习的文章体裁是小说,一定要首先明确小说分为结构和主题两部分。先理清文章的六要素:结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再按情节情况分段、写段意。同时关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和倾向。
  学生通过这三步预习法之后,不但会提前感受将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体味到我能懂,我能学的学习快乐。
  
  2.2 课中:遵循平等、自由、开放原则,打造新式课堂教育
  2.2.1 遵循平等原则,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领导者,学生被动的成为追随者和听从者,这种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平等,就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相互尊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发挥其自主能动性。撇弃高高在上的“指挥家”的身份,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进行盲目教学。
  2.2.2 遵循自由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研究内容,利用多媒体等体验形式,引导学生共同设立契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自己动手做,自己动情读,自主动脑思考,自主研究问题,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感悟,在满怀热望中不断成功。
  2.2.3 遵循开放原则,营造宽松课堂气氛,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定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过程中,为学生解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第一角色扮演。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小品再现当时情境,在一组表演的同时,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表演评分,这样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但把握了各个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还正确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其记忆。
  第二小组辩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议论文的学习,在此种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选出正反两方,其余学生作为评委,通过辩论,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领悟论据,正论,反论,引用等多个名词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辩论,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2.3 课后: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
  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引道路。针对问题展开辩论,把问题深入。教师对于学生要进行积极的激励评价,通过评价增强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3 总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攀登语文学科高峰。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
  [2]周正洪,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
  [5]孙风福,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和培养[J],
  [4]濮美琴,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
  [5]靳春艳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
摘要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化学教学审美化具有可行性。审美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化学教学中审美因子的发掘。  关键词 审美化教育学 可行性 先进性 审美因子的发掘    一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    审美化教学又称教学美育,是指通过挖掘教学本身的内在美和应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审美化教学要求既要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藏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美,又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質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
[摘要]本文就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分析其不足,并根据启示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 英语学习策略 策略运用 教学建议    一、关于学习策略(Ieaming strategies)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策略,对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做了不同的界定。威恩斯坦和梅耶(Weinstein
古筝,一件从未被文人雅士所重视的乐器,一直广受平民百姓的爱戴,在历史上遗留过许许多多痕迹。无论在历史典籍里,文人的诗词里,在民间以及宫廷的画图里,或是在贵族皇室的墓葬里,都可以见证这件乐器的变化发展。时至今日,古筝虽然历尽无数变迁,它在民间的遍及性正逐渐提高。近年,学习古筝的数目几乎可与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人数相提并论。古筝艺术从原先的风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
[摘要]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发展儿童文化,儿童走进生活,丰富儿童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注重队干建设,从队活动,自我管理上发挥儿童的自主性;最后,要注意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岗位设置等,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使我们整个少先队的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少先队文化建设;儿童文化;自主文化;个性文化    少先队是孩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特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包含教育信念的确立,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形成,以及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的培养的动态过程。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起着决定性作用,即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鹄的,应当纠正错误观念,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经济地位,完善教师教育制度。  [关键词] 教师专
“四讲”教育活动正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展,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结合贯彻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精神,为了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及具个性的发展,必须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国内外背景    1 国外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国际上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从评价教师的“教”转向评价学生的“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
如果说教育是引领科学技术的潮流,那么课改便是潮流的峰顶浪尖。而以生为本,心灵沟通就为我们课改工作作了精确的导航。  以生为本就要用童心教学,以生为本就要用童心思维;以生为本就要用儿童语言,以生为本就要因势利导;以生为本就要培育自信……这样一切为了学生,充分为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实现以生为本呢?我反思二十几年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