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与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一件从未被文人雅士所重视的乐器,一直广受平民百姓的爱戴,在历史上遗留过许许多多痕迹。无论在历史典籍里,文人的诗词里,在民间以及宫廷的画图里,或是在贵族皇室的墓葬里,都可以见证这件乐器的变化发展。时至今日,古筝虽然历尽无数变迁,它在民间的遍及性正逐渐提高。近年,学习古筝的数目几乎可与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人数相提并论。古筝艺术从原先的风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一)古筝的概念
  筝,又名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远在公元前五年至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国境内(即现在的陕西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在2千多年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她以其优美细腻的音色,别具一格的韵味,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在民族器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广泛流播海内外,深受世人喜爱。
  (二)建国前演奏技法的流变
  筝在东汉、三国时代曾被文人雅士称之为“群声之主,众乐之题”,足见其地位之高,在晋代则被誉为“仁智之器”,到了盛唐时期更为普及,甚至在一些诗词中也有描述,如“平生所愿,愿作乐中筝”、“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等等,可以看出古筝在当时已是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了,在以后的数百年音,古筝经过历文人、艺人的创造和发展,演奏曲目和演奏技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形成潮州、山东、河南、客家、内蒙、朝鲜等9大流派。正如古筝大师曹正先生所方,真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
  (三)现代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古筝传统的演奏技法发展到今天,已远远不能满足内容表现的需要,一般来讲,传统的古曲、民音乐曲、牌子曲等,虽然内容也较丰富,各家各派也有许多独特的演奏技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异,传统的演奏技法和乐曲的表现内容已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表现内容,新的审美观扭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了许多筝家们强烈的创新欲望,于是,带来古筝技法的全面革新。
  1、建国后古筝事业的振兴。建国后古筝事业的振兴,首先归功于老一辈的演奏家们,尤其是赵玉斋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庆丰年》。这音乐典无论在音乐表现容上,还是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方面都可以说是开了先洒。
  2、70年代古筝技法的突破。70年代张燕的《东海渔歌》、《草原英雄小姐妹》,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的《幸福渠水》,丁伯苓《清江放排》等均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法,使古筝技法发展有了一个的突破。如张燕在《东海渔歌》中两个八度的单手长琶音弹法,吸收了竖琴的琶音技法,加强了伴奏织体。丁伯苓《清江放排》中手掌压弦的弹法等。
  3、80年代技法的兴起。80年代以来,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的兴起也推动了古筝新技法的创新,一些作曲家打破古筝以往技法的局限创造出许多新的技法、新的音响效果。其中,比较新颖的创新是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排列打破,有七声,多种特殊排列。此外,由于傳统的大、中指八度弹弦位置已不适应作品的需要而多用于新的指弃弹法,左手的传统按滑音(大二小三)接音法也不能达到作品的需求,另外通过左手作韵技法的按弦转换乐曲局部旋律调试、调性功能变化产生如转调、离调交替等色彩变化,这种技法的应用对于古筝临时转调不变可起到一定作用,并使音响色彩更丰富。
  二、古筝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一代代的弹筝人的传承和创造中,在古代演奏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以大、食指弹奏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方式,而是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这在传统筝曲中定位十分明显,并由此发了两套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两套技法各有侧重,分工不同。
  (一)传统的右手技法
  以弹弦为主,其基本任务是取音,是筝发音的动力源。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音,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1、右手单指技法。这是筝演奏中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技法。它包括参加弹奏手指的内外方向弹法。主要用:“托”“劈”(大指),“抹”“挑”(食指),“勾”“剔”(中指),“打”“摘”(无名指)。陈此之外,还有“连托”、“连抹”、“连劈”、“连勾”、“连剔”等技法。
  2、右手组合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撮”(大指托和中指勾同时弹奏一个八度的音)。“小撮”(大指托和食指抹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四点”(以勾托抹托为框架在一个八度内来演奏)。
  3、右手其它指法。花指:也称指音,通常是用右手大指快速连托而成,传统称为“加花奏法”。刮奏:左右手用连托、连勾、连抹等指法在琴码的右侧或左侧弦面上作上行、下行音阶刮奏,也称“历音”。刮秦手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筝演奏中最富有特色的技法之一。琶音:用无名、中、食、大指由下而上顺序拨奏。也有仅用大、中、食三指拨弦的。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演奏。持续音:作为弹拨乐器的筝,以“点”的发音形式出现,其长音就是依靠某种技法的技续演奏,形成连续、密集的点来构成。在传统筝曲中,主要指一根弦快速托劈的摇指。
  (二)传统的左手技法
  借助腕部力量,用食、中指尖或食、中、无名指尖在琴码左侧的弦段上(距琴码约十六公分左右)按弦,控制弦音的变化,增加乐曲的色彩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颤音,也就是揉弦。指右手弹奏一音后,左手在筝码左侧同一弦上进行不同幅度,频率的抖动,使音产生不同的波动效果。常见的有:“轻颤”、“重颤”、“小颤”、“持续颤”、“节奏颤”等。滑音:它在筝的演奏中极为重要,以韵补声的特点使音乐更加委婉柔美,是传统筝曲中区别风格流派的手法之一。主要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之分。按音: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而要获得五声音阶以外的音,就只有通过按音来获得,如mi经过按弦变成fa或升fs,la音经过按弦变为si或降si音。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指法外,左手还有柱音、泛音、打音、柱泛音等。
  三、近现代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多元化
  近代以来,随着筝专业教育的发展,新的筝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各专业因体的频繁演出,民间的传统和筝曲整理,出版;古筝界专业人士学术研讨和各流派地域间的相互交流等,使古筝艺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古筝新技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在这首乐曲中首先使用一连串的和弦,大胆使用双手交替弹
   奏,打破了单手弹奏古筝的局面,使双手弹奏技法得到推广和运用。
  十二世纪八十年代后,古筝界吸引了一批专业作曲家参与创作并涌现出一批好作品。如王建民的《幻想曲》、《长相思》、《莲花谣》,徐晓林的《依秋》、《黔中赋》、何占豪的《临安遗恨》等。这些作曲家大胆地打破了原有的定弦方法,加强了古筝的演奏技法,运用了很多和声,复调等写作技巧。采用西方近现代技法与本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创作思路,促进了古筝演奏家在演奏技巧方法的飞速进步。以王中山为代表的现代筝派,开创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法。如:左手摇、轮指(即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在同一弦上做快速演奏使音连续不断);多指摇,(即大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同时摇奏不同的弦位,形成多声部音响色彩)。
  结论
  筝是古代的一宗乐曲,有着一种悠久的历史,却又充满生命力。筝在创作、演技、器技等方面具备着许多发展的潜在力量,因此说即古老又年轻。创新是一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努力探索筝芤的发展方面,拓宽筝业市场,让其不仅面对中国更要走向世界。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必然会成为古筝艺术,注入新的活动,让我们共同关心这株艺术奇葩的健康成长,使古筝这个“仁者之器”在大力宏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优越环境中受到更多的热爱与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复习课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它是以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教学阶段,复习课既不像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如果从第一册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师
【摘 要】创新教研活动应以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调研视导、理论研修、展示自我为主要模式和内容,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使教研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不断创新。  【关键词】教研 活动 创新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师的角色位置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所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和生命力,是广大教研员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摘要:中考不仅是初中生学业评价中最重要的一次评价,也是学生升学的主要依据。数学是中考里较难的一门学科。我们的学生有很重的学业负担,“繁、难、偏、旧”的题目又回到学生的作业中;一些教师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又回到“题海战术”的旧路上。本文分析了数学中考试题趋势,探讨其对初中的数学教学的良好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 数学试题    我国初中数学命题具有比较深远的背景,特别是中考命题,一直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是一种素养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问商务活动的增加,翻译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商务英语翻译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然后系统论述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素养;提升    商务英语翻译强调交际的实用性,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商务往来活动中,与中西文化紧密融合的商务英语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改。传统的物理教育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现代教育观则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新的课程计划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以教
【摘要】本文从“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
摘要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化学教学审美化具有可行性。审美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化学教学中审美因子的发掘。  关键词 审美化教育学 可行性 先进性 审美因子的发掘    一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    审美化教学又称教学美育,是指通过挖掘教学本身的内在美和应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审美化教学要求既要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藏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美,又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質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
[摘要]本文就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分析其不足,并根据启示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 英语学习策略 策略运用 教学建议    一、关于学习策略(Ieaming strategies)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策略,对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做了不同的界定。威恩斯坦和梅耶(W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