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及发展策略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kin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包含教育信念的确立,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形成,以及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的培养的动态过程。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起着决定性作用,即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鹄的,应当纠正错误观念,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经济地位,完善教师教育制度。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对策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个包含教育信念的确立、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形成,以及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培养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与传统的教师教育不同,它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与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它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以终生学习为基本理念,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确保专业素质符合时代要求,再次,在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的知识与技能需要都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在实践中反观自我成长,为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讨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般来讲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外力促进,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和提高。二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可以说,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教师成为学习者,在不断学习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雅克?德洛儿在《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更新依赖于学习,首先,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追踪教育理论前沿。其次,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再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学习要求。肖川教授这样描述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是教师丰富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途径,学习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感染力”。
  第二,教师成为反思者,在体验与反思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反思有三个特征:自省性——自己对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反观性——它总是指向过去,是自己对过去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思考;研究性——反思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实现以研促思。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更新”的动力,有利于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进而充分地认识自身,总结经验,纠正不足,反思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行动,是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实现创新的起点。
  第三,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教育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第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才让教师这个职业充满诱人的挑战,也让外界对教师的评价视觉上多了一层敬仰的内容。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对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研究,更有对教育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可谓是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过,都属于教育和教学范畴内的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所研究的内容其实包含着许多研究方向,并且不同的发展时代,某些研究内容就需要倾注新的血液,所以就教师的研究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教师研究者角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
  
  (一)教师职业定位的“神化”不利于专业发展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师道尊严”文化的影响,教师的自我认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如孟子将君师并称,荀子则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把教师看成是国家兴衰的标志:“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导致这种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例如,社会要求教师要像“蜡烛”一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为学生谋幸福,要像“春蚕”那样吐丝至死。这是传统社会对教师最经典的比喻。然而,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对教师的这两种比喻无一例外带有“悲剧”色彩,类似于宗教中的祭品。这类比喻实际上隐喻着“神化”的教师。于是,在“身正为范”的名义下,我们的教师被要求是不能有个性的、不能犯任何错误并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不知不觉之中步人“神坛”,承载着过重的甚或不堪重负的负担。其实,教师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专业发展,教育这个专业,理论上同工人上班、农民下田一样,是一种社会活动,但是,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受到“格外”的抬举,所谓“天地君亲师”之说则把这种“格外”推至极致。在当代,教师更是拥有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诸如“人类灵魂工程师”、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甘为人梯、鞠躬尽瘁,凡此种种,就把职业工作神圣化了。
  (二)教师兴趣不足或曰发展的自主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少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教师职业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把教学工作当作是一种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缺乏主动、创造精神,更有甚者是得过且过。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却忽视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应享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决定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无权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无权对其培训课程进行选择,无权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与教学、课程的设置等等。这种过多地强调教师的自律意识,忽视了教师的责任意识的行为,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又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即教师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研究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来看,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不利于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各核心专业的学科知识,专业基础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景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这使得师范院校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学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训练。因此,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师范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人职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与人职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从专业化能力来看,部分教师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对于作为教师应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班级偶发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甚至将其理解为会给自己的工作增添负担。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一)完善教师教育制度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属于独立定向型制度,政府建立独立的教师教育系统,所有的院校由政府举办,实行定向培养,学校的人、财、物、规模由政府决定,招生名额由政府部门制定,培养过程主要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课程计划展开。”’’在培养、培训制度的实际情况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大有脱节之嫌,不仅教育教学理论陈旧滞后,教育类课程门类较少,缺乏必要的整体性、系统性,而且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大力改革师范院校中的教育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计划,以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为核心,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并以新的教师专业观为指导,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其次,要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加强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自我教育,还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教师专业发展促学校发展,应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与经济地位
  职业的声望是由该职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职业的经济地位和工作条件是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明社会对此项职业的价值认识和尊重程度,是其社会地位的反映。我国教师职业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平衡,职业声望远远超越物质待遇的职业,最近10年,我国教师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职业的吸引力有所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1993年,我国颁布了唯一职业人群的法律(教师法),为了贯彻这一法律,国家多次提高教师工资标准。全国教师月平均工资由1995年452元提高到2002年的1046元。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的职业声望也居于中上地位,基本处在医疗和法律等上等职业之下而在半专业性和私人服务职业之上。但是仍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实:一是教师的工资增长只是一种显性工资的增长,教师拥有的和可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工资的含金量不高,教师的实际收入与比照行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行业待遇的吸引力主要是收入的稳定性,随着社会其他行业改革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好转,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这种优势将逐渐消失。
  
  (三)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建立教师自己的专业组织
  建立教师专业组织是争取教师专业自主权、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队伍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除了教育工会、中国教育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1979)以外,作为教师专业组织的机构还没有形成,对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与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福利的增进等方面没能形成专业团体压力(group pres—sure)。因此应尽快成立类似英国全国教师联合会(Nationahmion of teachers,简称NUT)、美国全国教育协会(The nationaledueation association,简称NEA)、美国教师联合会(The Ameri—carl federation 0f teachers简称AFT)、日奉教职员工会(Japaneseteaehers union,简称JTU)等教师专业组织。一个团体只有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组织,才能通过章程实现对内的控制与约束、对外通过集体集会、交涉与协商来维护教师的公民权和专业权。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不仅是初中生学业评价中最重要的一次评价,也是学生升学的主要依据。数学是中考里较难的一门学科。我们的学生有很重的学业负担,“繁、难、偏、旧”的题目又回到学生的作业中;一些教师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又回到“题海战术”的旧路上。本文分析了数学中考试题趋势,探讨其对初中的数学教学的良好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 数学试题    我国初中数学命题具有比较深远的背景,特别是中考命题,一直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是一种素养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问商务活动的增加,翻译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商务英语翻译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然后系统论述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素养;提升    商务英语翻译强调交际的实用性,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商务往来活动中,与中西文化紧密融合的商务英语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改。传统的物理教育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现代教育观则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新的课程计划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以教
【摘要】本文从“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
摘要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化学教学审美化具有可行性。审美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化学教学中审美因子的发掘。  关键词 审美化教育学 可行性 先进性 审美因子的发掘    一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    审美化教学又称教学美育,是指通过挖掘教学本身的内在美和应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审美化教学要求既要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藏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美,又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質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
[摘要]本文就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分析其不足,并根据启示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 英语学习策略 策略运用 教学建议    一、关于学习策略(Ieaming strategies)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策略,对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做了不同的界定。威恩斯坦和梅耶(Weinstein
古筝,一件从未被文人雅士所重视的乐器,一直广受平民百姓的爱戴,在历史上遗留过许许多多痕迹。无论在历史典籍里,文人的诗词里,在民间以及宫廷的画图里,或是在贵族皇室的墓葬里,都可以见证这件乐器的变化发展。时至今日,古筝虽然历尽无数变迁,它在民间的遍及性正逐渐提高。近年,学习古筝的数目几乎可与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人数相提并论。古筝艺术从原先的风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
[摘要]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发展儿童文化,儿童走进生活,丰富儿童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注重队干建设,从队活动,自我管理上发挥儿童的自主性;最后,要注意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岗位设置等,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使我们整个少先队的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少先队文化建设;儿童文化;自主文化;个性文化    少先队是孩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特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