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策略总结与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规律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素养.考虑到初中生在物理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心理过程以及思维障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规律探索和认识时,要积极总结和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1问题提出阶段的教学策略
  新课伊始,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欲,特别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机,酝酿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一般要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
  作为规律教学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问题呈现、提出猜想、明确问题.在问题呈现环节,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创设鲜活而生动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学生围绕已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会激起自身的问题意识和相应的思维机制,他们在回忆和联想的过程中,会对潜在的规律产生主动探究的需求;在提出猜想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启发学生多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运用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推测可能的结果;在明确问题的环节,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对猜想环节的某些方案和假设进行筛选和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来明确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在明确问题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借助恰当的物理术语和数学工具,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表征.总之,在提出问题的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积极强化他们的思维动机.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一些难以理解或者产生疑惑的事件而形成的一种包括焦虑、困惑、纠结等情绪在内的心理状态.而且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质疑“为什么”的时候,他们的问题意识才会真正被激活,他们的思维机制才真正开始运作,围绕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才算真正开始.通俗地讲,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他们对周边事物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所产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启发学生质疑的开始,是学生开启思维的前提.
  那么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如何才能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强化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
  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状况:越是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他们越不敢提问,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心生自卑,他们存在很多疑问,但又不敢表达,他们担心自己所提的问题会因为过于简单、肤浅而招致教师的斥责或同学的嘲讽.对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基础好与差没有关系,只要有不会的地方,就要勇于将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应该存有任何顾虑.同时,教师要善于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了解到,差距的存在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要敢于质疑,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缩短差距.教师以此来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敢于发问.
  1.2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乐于提问的习惯
  初中生本来对周边万物就存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这也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善于呵护和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其中的一项关键性要素就是在初中物理课堂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消除学生心中的压抑和焦虑,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不合理性时,教师一方面要对此进行客观而中肯的评价,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所在,进而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加合理、正确的问题,让他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3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物理规律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学生自身对周边事物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有些是肤浅或谬误的.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化学生已有认知与物理实质之间的矛盾,破坏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令他们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究欲望.而且,认知冲突的矛盾之处也正是问题提出的核心所在,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更为细致化和具体化的表达,这就是对其提问能力的培养.
  2在问题探索阶段的教学策略
  规律的发现过程正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建构,在对物理情境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对规律的总结和理解.具体的探究过程应该围绕这样三个问题来展开:一是如何探索规律;二是规律探索应该经历哪些过程;三是怎样理解规律.
  学生将在理论探究中充分锻炼其科学推理能力.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巧妙设计实验,积极动手操作;另一方面更要学会和同学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协作,从而形成对实验结论的初步认识;最后环节,学生应综合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探究的成果,并运用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理性思维来形成物理规律.
  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的教学策略包括实验归纳策略、理论推导策略以及类比策略.
  2.1实验归纳策略
  初中生对物理情境的分析能力水平较低,再加上情境中往往存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规律的隐蔽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理想化的科学实验来对相关规律进行探索.初中物理实验应该兼具科学性、直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要能在排除次要因素干扰的前提下,凸显主要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由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对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要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就要凸显对比性,将闹钟放在真空罩中,当闹钟明显开始振动敲击的过程中,学生却无法听到声音,此刻,教师打开进气阀门,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声音逐渐响起,学生由此可以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2.2理论推导策略
  与数学能力、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理论推导在学生的规律发现过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启发学生从已知情境出发,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理论推导,从而对规律形成更加理性的认知,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搭建规律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对规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浮力计算式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情境:将一个立方体物块浸没于水中,引导学生分析该立方体的各个表面所受压力的特点,从这一角度实现对浮力计算式的推导,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特殊形状物体的浮力特点推广到一般形状的物体上.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将获得多个方面的锻炼.
  2.3类比策略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非常抽象的规律,有时仅仅靠实验或理论推导根本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似的事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情境,促进学生形象化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阻特点时,我们经常将其类比于公路交通的车流量和畅通情况,由此让学生形象化认知: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中增加器件,则总电阻增加,并联电路中增加支路,则总电阻减小.类比法的使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3在规律运用阶段的教学策略
  规律运用阶段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将新学规律运用到新情境和新问题之中,同时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物理思想.这一阶段的有效实施不仅会促进学生对规律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将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积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示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规律运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深化和活化理解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已学知识的融合.而面对陌生的情境,学生再一次运用科学推理、抽象归纳、联想类比等思维方法,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而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历练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物理规律建构离不开教师的策略引导和有效启发,广大物理教师在践行课改理念的过程中,立足于物理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物理课堂,必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习得以及能力提升.
其他文献
新世纪已经来临,21世纪呼唤创新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十分重要,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具有特定职业位置的成年人,具有较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和较成熟的人格,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背离认知规律,从外部盲目地装进新知识,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接受的是通过感官接触到的东西,由于知识的应用有其应用范围和限度,也就造成了正确或错误的前概念.  1关于前概念  在闫金铎教授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一书中对前概念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之前,头脑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善于应变,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种适应能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不断自我学习。
随着新课程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改革也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在各地改革探索的浪潮中,就本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发现的诸多问题的实际情况,对两类特殊学生在开放型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对教育改革的行动的不断反思,并根据每类学生的特点追其原因,修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最终发现在开放型课堂上这两类学生也能很好地协作并进,共同提高.以此将自己的一点思考写出来以求共勉指正.  班级是学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更是师生交流和发展的学习舞台.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方面尽个人之力.笔者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和体会,讨论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1带着爱心进课堂  建立平等、
期刊
1回放课堂“生成”  在一次课题为《摩擦力》的优课评比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在桌面并拖动,感受拖动手所用力的大小,然后在桌面铺上毛巾重复刚才的活动.于是各小组同学都开始用手在桌面反复摩擦.过了大约一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体验去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并顺着老师意思去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粗糙
初高中物理一直是教学中的关键课程,由于物理体系复杂、知识结构跨度较大、概念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展.本文重点以高中物理教学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教学过程分析,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  所谓的绿色通道教学,是指国家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倡导一种健康、和谐、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方面,绿色代表生机与活力,从而使物理教学充满趣味性.
物理知识大多都是利用科学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对规律进行获取和掌握.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物理实验教学通常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而不是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初中物理实验,由于实验受到活动形式和时空上的限制,并不能够将其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1实践活动中拓展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推动和支撑整个物理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实验的直观性能
几年前,我很意外地被学校破格选拔为物理教研组长,压力骤然倍增!带着种种的困惑与迷茫,在各种质疑声中,开展着各项教研工作.其实各方杂音反倒容易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也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