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探究式教学活动,它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 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课前应先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實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探索。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
二、 设疑诱思激发潜能
正确、合理的设疑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先决条件,诱思则是教师把教法转化为学生学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首先,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水面会上升?(2)为什么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时,不再上升?(3)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哪些问题?(4)红磷的量有无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5)如果红磷不够,实验的结果会怎样?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使探究式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 重视合作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例如,讲到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应该选用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与稀酸反应。由于实验室所用的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通常有碳酸钙和碳酸钠,所用的稀酸,常见的有稀盐酸、稀硫酸,那么制取二氧化碳时,究竟选择何种物质反应适宜呢?这时,可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根据学生实验,各组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综合讨论得到最佳的实验方案。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室加以验证,它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是灵活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更丰富的教学策略。
(遵义县尚嵇中学)
一、 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课前应先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實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探索。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
二、 设疑诱思激发潜能
正确、合理的设疑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先决条件,诱思则是教师把教法转化为学生学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首先,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水面会上升?(2)为什么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时,不再上升?(3)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哪些问题?(4)红磷的量有无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5)如果红磷不够,实验的结果会怎样?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使探究式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 重视合作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例如,讲到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应该选用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与稀酸反应。由于实验室所用的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通常有碳酸钙和碳酸钠,所用的稀酸,常见的有稀盐酸、稀硫酸,那么制取二氧化碳时,究竟选择何种物质反应适宜呢?这时,可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根据学生实验,各组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综合讨论得到最佳的实验方案。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室加以验证,它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是灵活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更丰富的教学策略。
(遵义县尚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