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就是死记数学公式,然后套用公式,得出一个正确而不理解的结果。因此,他们觉得数学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上数学课是一种极大的忍受,因此会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从而会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望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一两次的解决问题就能奏效,要做好长期的心里准备。它需要经历渗透、交叉、反复、螺旋上升、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应用意识就能得到培养。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必须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1、趣味性:要创造情境,因势利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乐于实践,寓学于乐,容乐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可以用较有趣味的语言去表达数学概念,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有意思的例子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例如:在将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勾股定理的历史,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是怎么样得出“勾三股四弦五”的,这个定理的取得我们领先世界多少年。这样数学就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了。
  2、适应性: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及知识水平出发,努力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了增长率问题后设计“同一种商品,甲商店先提价10%再降价10%,乙商店先降价10%再提价10%,问甲乙两商店该货物现价是否相同?为什么?”等问题,把相反意义的量应用在水库水面的升降,学习函数后列举人口与人均资源的关系,学习统计初步后研究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3、活动性:要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活动课程已列入《课程计划》,这标志着我国课程建设的质的飞跃,首先,应明确数学活动已作为课程规定下来,要重视它;其次,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要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带进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应该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實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通过兴趣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数学是多么的神奇和有用,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想要进一步揭开数学神秘面纱的渴望。
  5、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展能力,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数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进活动过程,全方位向同学们介绍数学,形成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量计算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
  通过以上方法把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起来之后,学生便会觉得数学是非常实用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从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便会呈现一种求知若渴的状态,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加大渗透德育教育的力度,突出数学教
摘 要:本文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
摘 要:运用白板技术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使用初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并加以完善,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电子白板;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对策  电子白板的出现使教育手段出现了质的飞跃,教师从此告别了“干干净净地上课,灰头土脸地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就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
新课程开始以来,教师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效,给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对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却鲜有人提及,认为教师已经是成人,年龄到了听的能力就会随之到位,实际远非如此,教师需要把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一种专业素养,加强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善于听出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理解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维,使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摘要:鉴于女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相对男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随着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使女生能在将来的社会上与男生站在同一高度,有必要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文中,主要从设法调动女生的思维积极性、教给女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注重女生逆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等方面来阐述培养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撰述在1949年以前经历了一个不断革命化的过程。它诞生于阶级化的“民族革命运动史”撰述中,面临着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张力问题。这种张力在帝国主义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普通高中语文教师都知道,若干年来我们大多数教师都缘于老掉了牙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方面的施教,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度,又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有板有眼,让学生拿腔拿调一层不变地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样如法炮制地进行作文教法和学法的演练。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像力严重受到了压抑。普通高中学生在中考时基础就相对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