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半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学生的这种习惯性心理,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 原型创设。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问题:“大米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将蚕豆的种子横向一切为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提出问题:“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早餐吃的是面包和鸡蛋,这些食物在身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麦当劳和中餐,你更爱吃哪个?哪个营养更均衡?”等等。
  2. 实验创设。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设立对照实验:馒头碎屑+唾液+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全部使用37°恒温水,加碘液检验。然后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 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像等创设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4. 生物学史创设。生物学史中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把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以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和卡门、希尔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学生通过思考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5. 热点创设。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如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芯片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如炭疽、生化武器等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提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和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和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让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与教材中的方案比较,产生矛盾和疑问,使学生对实验的单一因素与对比实验有深刻的理解。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
  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e]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中学563100)
其他文献
期刊
教学之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脑前,享受指缝间教学的快乐。博客方便、易用,极具价值,是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这片天地里,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各种
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实施能力培养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能力观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所谓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而传统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缺乏对学生自由探索、合作学习、数学表达、独立获取知识等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体学生的
期刊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通俗地讲,它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一种心理品质。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比较薄弱。首先是提不出问题。这是因为长期被动学习,学生不善思考,思维僵化。其次是不
期刊
一、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  特点: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地表达主题。这类试题的针对性强,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在答题时,要体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句式整齐、特点鲜明。  例1初三就要毕业了,班上举行“感谢母校”主题班会。你作为组织者需要拟两句话写在黑板上,以突出主题。要求:①每句话只能有5个字;②两句话的结构要一致。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校”,所拟语句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把科学的思维方式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到一种思维技巧,或接受一次科学思维训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当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的时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通过对同类题目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