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体会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近一年,其间给高中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顺应新课程理念下,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满激情。新教材特别亲切,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文字特别多,给人以距离感。它联系实际生活,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和图片,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老师拿到新教材当初就感到兴奋。
  第二阶段:产生困惑。比如课时不够、教材正文和习题的论点存在较大落差等。
  第三阶段:产生困惑后就应该深入反思,看看自己实际的教学行为和新课程的要求之间是不是有一定的距离。尽快修正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寻找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第四阶段:经过反思后应该达成共识。教学前的反思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中的反思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的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写教学后记是最常见的教学后反思形式。
  二、新课程教学必须了解教学对象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两种基本方法,内部需要评价和外部需要评价。内部需要评价是将学习者的现状与课程确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外部需要评价是将学习者的现状与根据外界社会的需求而制订的教学目标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确定教学设计的课题并提出总的教学目标。
  三、新课程教学必须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精读教材非常重要。何谓精读?重在“精”字,董必武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看来不仅是读,而且还要思考,作好笔记,要提倡学生在阅读中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富有创新的问题。
  四、新课程教学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程资源即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等等,生活离不开数学,因为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活是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
  总的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要严格把握新课标、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借鉴课改高考地区的高考试题以及其相关经验教训,很好地使用新课程的教材,改变过去教材以教材为本的旧的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 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造能力的高低是当今衡量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那么,教师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这种转变就是把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做好主导作用。其次,
一、目标激励的含义目标激励旨在确定适当目标,诱发人的动机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状态不乐观,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外,搞好初三毕业班的复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本人几年来教学毕业班英语的经验,体会到:要想得到好的成绩必须狠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听力能力   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是中学英语教师头疼的事。首先,减轻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的紧张感。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到“我完全相信自己”“我一定听得懂”“我会成功”等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树立积
女性主义从最初被父权制社会打压、排斥到被接受、允许,是女性主义者不懈努力和妇女运动长期斗争的成果,但也有可能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主义直接压制无效后采取的隐性压制手段
摘 要:针对时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提出了教学语言应富有“味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从平常心态、充实提高、慎待“忤逆”等方面,论述了怎样把握好“言”的“味道”。  关键词:情味;趣味;甜味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语言或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教学语言不丰富,缺少感染力,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先行军,也是新课改的有力保障。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班主任的专业化研究定位于作为群体的“班主任职位的专业化”与作为个体的“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
有些美是我们可以看的到感觉的到的,有些是我们眼睛或耳朵无法感知的,可是美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美感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审美的无功利性以及功利性,我认为无功利性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