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统计观念的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所谓“观念”,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而是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它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到的可能结果,自觉的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等等。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的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安排有组织统计活动的内容。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为大家介绍几种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做法:
  1. 教师首先要加强统计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教师加强统计观念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首要任务。有不少农村教师认为,统计就是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这些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计算器解决。这是片面的看法。虽然在信息技术时代,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内容不应再占据学生过多的时间,但它们并非统计学习的核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 “统计观念”。教师理应知道学生统计观念起码应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①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②能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③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理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2.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的亲身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将“投入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本学段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从“有所体验”“经历”到“从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都始于经验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动手才能学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教学统计知识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如在教学三年级简单数据的分析和求平均数中,我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活动:调查你小组内组员的身高和体重,收集相关的数据,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和计算出小组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并根据标准身高和体重表作出恰当的分析。学生在从事这一活动时,要考虑怎样进行数据的收集、用什么样的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从统计图中有什么发现、对比标准表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等问题,学生经历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既了解了组员的身高体重,又巩固了新知识,而且还加强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作为农村的学校,我们有很多学习的资源。如我利用学校的植物园让学生当了一回小农民,学生在经历研究玉米如何合理密植的问题中,体验到统计的带来的实惠。
  3.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亲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要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如在三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一课中,老师根据学生好动、爱展示的特点,给学生戴上了“经理”的高帽,创设了商场卖零食的情境。经过各“小经理”的热烈讨论,发现了用统计图表示的方法比较清楚。接着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作为经理不但要了解销售的情况,还得想办法提高销售量。同学们对此反映异常热烈,根据销售情况提出了买一送一、降价促销、抽奖促销等办法,最后老师还问:如果让你进货,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在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增加零食的销售量、进货的依据都是销售统计图,这样统计图就起到了很好的决策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较好地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在现实的生活中,也有多种渠道可以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材料,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如有关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调查,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调查,学生的课外书阅读调查等。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统计知识,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对校门安全状况的调查,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决的策略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学生给校长写了详细的校门安全建议,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同时该调查报告参加第24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番禺区预选赛,获得科学论文三等奖。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分量加大,新课标对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作了明确的界定,要求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古典诗歌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一、音韵之美,抑扬顿挫  吟诵古诗词得讲究声音的抑扬艺术。任何出色的、成功的吟诵,其音调的抑扬总是得当而动听的。吟诵时凡抑扬得当的,节奏就鲜明,旋律就优美动听;反之,吟诵时凡抑扬失当的,声音就或杂乱,或
形成性评价是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近三年来,我在任教班级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平时的测验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做法。在本学年的一节初三年级英语写作课中,笔者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工作  在初一新接手该班
2009年,承载着13亿人希望的新医改艰难起步。作为改革中难度最大、任务最为艰巨的环节,公立医院改革试图在探索中寻求突破。2010年年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发布,选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学观念,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实施怎样的教学过程,这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  一、注重诗词鉴赏的审美过程,避免工具理性支配教学  诗词教学本身是一个重感性体悟的审美过程,也是一个需要理解、分析和评判的理性思考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功利性的目的支配课堂教学。比如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资料的搜集,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愿望、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多元评价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信息技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
科技活动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着不容推辞的责任。  一、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我校以科技特色为办学特点,把德育工作与科技活动紧密结合相连。根据学生自身对科技产生的兴趣来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包括:(1)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心地探索和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实践与
◆回应“陈竺: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2011年第2期P10高端)在国家着手开展乡村一体化改革之际,卫生部门应当乘势而上,抓住机会,通过多项措施的改革来解决乡村医生的生
作为一所外国语特色学校,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外语特色的优势,在中外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对培养途径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设特色课程进行跨文化沟通与礼仪教育  1. 2014年4月,我校申报的《跨文化融合》特色课程,获得广州市教育局的次重点立项,由此开启了我校的特色课程之旅。 我校的跨文化沟通与礼仪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开设《中华民俗》讲座;二是开设《外国礼仪》《外
潜能是指有待开发、挖掘的处于潜伏状态的能力。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承认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潜
目前,我国心理研究者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学生、中学生、特殊学生群体上,小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