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古典诗歌,陶冶审美情操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分量加大,新课标对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作了明确的界定,要求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古典诗歌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一、音韵之美,抑扬顿挫
  吟诵古诗词得讲究声音的抑扬艺术。任何出色的、成功的吟诵,其音调的抑扬总是得当而动听的。吟诵时凡抑扬得当的,节奏就鲜明,旋律就优美动听;反之,吟诵时凡抑扬失当的,声音就或杂乱,或平板单调,形不成鲜明的节奏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吟诵时声音的抑扬抗坠、高下起伏显示了古诗词文特有的音乐美。在课堂上,笔者教授学生基本的诗词格律规则,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中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从我们的吟诵实践来看,平声字一般读得低一点、长一点,仄声字一般读得高一点、短一点,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在吟诵时能自然地发出抑扬抗坠、高下起伏的声音来。
  例如笔者执教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被称为七律压卷之作,仄起入韵式,律法森严,凡八句,四联皆对。 其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吟诵时根据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把握好诗歌的音高与音长,自然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在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吟诵声中,沉醉于这首七律扣人心弦的音韵美。
  二、情感之美,深沉真挚
  古典诗词中涵咏的情感,或状其羁旅行役的游子之苦,或寄其怀才不遇的秋士之悲,或抒其民生家国的仁人之忧,或发其报国无门的志士之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既有温馨的亲情,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纯真的友情,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有忠贞不渝的爱情,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有九死未悔的爱国之情,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深沉真挚、独具特色的情感美,可以荡涤心胸,完善品格,给学生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和审美教育。
  以笔者执教秦观的《鹊桥仙》为例。此词上片开头三句写织女和牛郎带着长时间相思而不得相见的离愁别恨,于天帝限定的七夕之夜在银河之畔一会,可以想见,两人当时的心情是低沉的;接下“金风”两句来个转折,词人并不认为这一年仅一次的相会没多大意思,反而觉得要胜过人间普通夫妇的无数次相会;下片开头三句又一转,写两人这次甜蜜而短暂的相会,想到很快就要长久的离别,于是陷入极度的痛苦;最后两句写两人心绪忽然振起,互相勉励:爱情的幸福并不在于朝夕相会,而在于是否久长。一首小词,情感波澜如此起伏变化;与此相应,吟诵时的声音宜由低--高--低--高,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声传情”。
  三、意境之美,蕴藉深远
  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追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的美异彩纷呈,既有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典雅含蓄,又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清萧索;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冲淡平和,也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清明秀丽;有王之涣“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雄浑劲健,还有杜甫的“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苍凉悲慨。
  吟诵作为鉴赏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从有声语言中获得充分的意境美的享受。学生想要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意境,需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诵,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和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
  例如笔者执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片开头两句,时空交错落笔,将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一起托出,词人的豪情壮怀见于言外;学生吟诵时发调自宜高亢。接下“故垒”两句交代一下此地是人们传说的三国时著名的古战场,学生吟诵时音调宜稍降。下面“乱石”三句用凌云健笔描绘了足令读者惊心动魄又逸气满怀的奇险而壮丽的境界,学生吟诵时极宜大声激昂高唱入云。歇拍两句赞叹江山之美和三国英雄之多,学生吟诵时宜音凋稍降,且语气舒徐。下片开头五句,由叙写周瑜当年的勃勃英姿,转到集中描绘他指挥赤壁大战的非凡气概和取得的辉煌胜利;学生吟诵时的音调前三句宜稍低,后两句激越高亢,以壮声势。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等差数列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充分认知和理解等差数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还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还有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从等距的角度开展等差数列的教学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理解等差数列
传统课程单一的、必修的模式给我们创造、开发课程留下广阔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如何建立富有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难题。我校在深刻理解与把握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情感”教育办学理念构建“情感式个性化活动课程”体系,建设适合儿童发展的个性化活动课程。即以情感教育为切入口,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将“情感”的特性融入校本课程。  一、多元化价值
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发挥教育改造生活的效应?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有教无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呼吁还孩子一个纯粹的语文课堂。  在观摩语文公开课时,我们时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尴尬:部分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出现了移位,走向了热闹课、无内涵课,甚至相比传统教学的微效课来说,变成了无效课。为迎合生本理念
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厌倦感。很多学生在发音时不运用学过的发音方法和规则,学习靠的是鹦鹉学舌,背诵单词也是靠死记硬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英语词汇,如何帮助学生高效、持久地记住所学词汇,继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
近期,我给学生做了一份关于学习英语兴趣的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即使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兴奋点也不高。不过,学生的向师性比例较大,说明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教师的个人魅力是相当重要的。而学生都很喜欢玩电脑,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我尝试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一、更新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
数学是一门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且在各行各业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中职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期,要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就需要考虑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考虑学生就业方向,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教授相应的知识。为此,需要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的过程中,配合校本教材,设计更恰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那么,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注意哪
期刊
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只习惯于对认识的纵向考查(即把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忽视了横向考查(即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结果导致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面对逻辑性强、知识跨度大、思维能力有质的飞跃的高中数学,特别是立刻接触到的集合术语、逻辑运算术语、函数术语等,并要求能自如地把这些符号语言转化、理解并运用,往往是混乱、迷茫、惧怕,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特别是担任高一数学教学的教师,如何引导高一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并愿意投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所以,在高一数学中,笔者
情景设置教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情景  Flash动画创设情景。在《近视及其预防》的教学中,笔者先用一个“考考眼力”的Flash游戏创设情景。这个游戏画面首先呈现出四个蜗牛,接着指定一个蜗牛,然后不断转换位置,最后停下来让学生猜到底原来指定的蜗牛是哪一个。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理和丰富的联想
人性要回归自然,教育应回归本源。我所在的龙城第二小学是龙门县城一所旧城区老校,学校一直以来注重真、善、美的教育,开展民间传统绘画艺术龙门农民画教学有一定的基础,结合当今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确立了和美教育绘就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同时开展了“和美教育”课题研究,从和美教师队伍建设、和美课堂构建及学生和美发展等方面将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一、和美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教育因“和”而“美”。和谐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