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求疑”为“求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求疑”为“求异”,由重目的变为重过程,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和学习中情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心的能力,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求异 学生 主体 教师
  
  疑问是创新的先导。进入新课,教师往往是以设置悬念的开头、启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精心的设疑,能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激情,是老师主导作用体现;可如何引导学生以激情去追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不是简单的求疑就能解决的。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变“求疑”为“求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求疑”为“求异”,由重目的变为重过程,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和学习中情感的体验。
  这“异”表现为多种理解。一是在“异”中呈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活跃思维。二是在“异”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三是在“异”中呈现有破有立的学习过程。
  求异展示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演板,由学生到黑板上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演示;二是讨论,小组成员求同存异的完善升华;三是辩论,组与组之间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研究。四是讲解,由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组对设疑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下面就以《祝福》一课为例,谈一谈变“求疑”为“求异”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
  《祝福》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抓住线索梳理情节。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二、学习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三、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首先为完成第一个目标。老师提出如下问题:把握情节的方法就是找到线索,线索起着穿起故事的作用。思考一下你能找到什么线索,概述线索串起的故事情节。
  接着,进入求异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后,将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很快前后两块大黑板就写满了各式各样的答案。在“异”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1.按写作顺序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出场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声中祥林嫂被人们忘掉
  2.按时间发展顺序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出场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尾声:祝福声中祥林嫂被人们忘掉
  3.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我回到鲁镇,见到了祥林嫂,从长工那里得知她死去
  我回忆起祥林嫂断断续续的生平经历
  我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见到鲁镇热闹的祝福景象,祥林嫂已被人们忘记
  4.以祥林嫂悲剧命运为线索
  不幸:年纪轻轻守了寡
  侥幸:逃到鲁镇做工,生活有了着落
  不幸:被婆婆抢回家,卖给了贺老六
  幸福:丈夫忠厚,结婚生子
  不幸:丧夫失子,大伯收屋
  侥幸:再回鲁镇,听柳妈说捐门槛可赎身
  不幸:人们执意认为她是罪人,精神崩溃
  5.以祝福为线索
  祝福之夜祥林嫂寂然死去
  初到鲁镇祝福时鲁四老爷允许祥林嫂参加祭祀
  改嫁后再到鲁镇,祝福时鲁四老爷不允许祥林嫂参加祭祀
  捐了门槛后,祝福时鲁四老爷仍然不允许祥林嫂参加祭祀
  祝福的鞭炮声中人们已将祥林嫂忘掉
  6.以春天为线索概述故事情节
  春天没了丈夫
  开春,被婆婆抢回,被卖到贺家坳
  春天快过完了,儿子阿毛被狼吃掉
  没有等到又一个生命的春天,死在迎春的祝福声中
  这样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还好,学生热情高,参与人数多。在很短时间总结出这样的答案,远远比提问几个同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几个深入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是倒叙的作用?二是以祝福为题目和故事的背景有何作用?三是祥林嫂的不幸发生在春天,这样设计有何作用?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的技巧方法。然后由老师做精炼的概括。
  其次,对于第二个教学目标祥林嫂形象的分析,我采取分组分任务讨论的形式。先教给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安排各组在文中找出描写祥林嫂的肖像、行为、心理、语言,从中总结人物形象。
  第三个教学环节,我采用了辩论的形式。祥林嫂有没有出路?
  在辩论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主旨:本文以祥林嫂为主要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年妇女被逼致死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笔者以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表现在:
  ﹙1﹚学生带上问题去阅读文本,避免盲目。
  ﹙2﹚学生围绕问题去深入思考,设疑启思。
  ﹙3﹚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求同存异。
  ﹙4﹚学生动笔书写要点和感悟,注重个性。
  ﹙5﹚学生去讨论去讲解去拓宽。挖掘潜能。
  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
  ﹙1﹚精心设疑
  ﹙2﹚重点突出
  ﹙3﹚内容适宜
  ﹙4﹚安排适当
  ﹙5﹚评价合理
  变“求疑”为“求异”,课堂上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时间、空间,教师的活动量要适当控制。教师要解放思想,明确老师与学生是学习伙伴关系。要允许学生大胆钻研,要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老师与学生意见不同时,可以摆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变“求疑”为“求异”,总的来说优势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学习学法,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兰考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求老师常常“换位体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真正的参与者。本文就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质疑问难 教学模式 探究     一、教法陈述  传统的教
【摘 要】面对范围广泛的作文题目,考生作文立意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化大为小,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
犤案例回顾犦  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史记》选读中的一篇,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提升学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
【摘 要】文言短文一般都是通过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来阐述人生哲理,但短文可以长教,可以采用板块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悟文本所蕴含的哲理。本文借助一教学案例来阐述板块教学法,通过读来培养语感;通过读来辨析和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读来深入体悟文本蕴含的哲理。  【关键词】板块教学法 培养语感 体悟文本    有幸聆听了余映潮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使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是两篇内容相似的文章,文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相似,但两人的命运不尽相同。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主人公不同的性格造成的迥异的命运,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比较阅读;人物命运;创作意图;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录了《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两篇都是反映妇女从良的作品
【摘 要】笔者多年担任师范院校学生课堂教学大赛及应聘教师的学生试讲课的评委,对于讲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本文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集中分析,希望对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应聘试讲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应聘 竞教 课堂大赛    近几年来我多次应邀担任西华师大(原四川师范学院)学生课堂教学大赛(文科院系)的评委,对师范院校的现状和师范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时,我也到各地担任考
【摘 要】本文以语文的人文性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认为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空白”点,并能够通过营造“空白”点,来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主体意识。  【关键词】空白 主体意识 思维  “空白”理论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生
【摘 要】我们学习古文除了感受文字之美、陶怡性情,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每一篇古文,探求精神之源,寻找文化因子,当成为教学重心,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文化因子是我们阅读古文时的一个最终的价值期待:前人通过古文想向后人传递什么?今人通过读古文能得到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什么值得借鉴?对于今人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方面论述文言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摘要】语文教材中留有不少“无言之美”,分析这些“无言之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领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鉴赏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无言之美;艺术魅力;美学效果;审美创造    南宋严羽曾在《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和“诗中妙境,每字能召唤弦上之音,空处余波,袅袅不绝
【摘 要】《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对悲剧的发生负有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调解不当,激化矛盾;以拖待变,一厢情愿;临变失策,悲剧铸成;悲剧性格,发人深思。总之,性格的缺陷导致了悲剧的加速到来。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性格 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个中原因发人深省。人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刘兄的势利,焦母的专横。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悲剧主人公自身的因素。兰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