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巧学物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复杂的物理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可以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掌握,提高课堂绩效。本文针对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涉及的教材结合问题、激发思维问题、优化设计创新思维及问题设计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了解教材 结合实际 优化问题 创新思维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掌握知识时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去达成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常常听学生说,上课时一听就懂,合起书本一脸茫然:不知学了些什么,遇到做题手足无措。也常常听教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也已分析得足够透彻,学生仍然是看似明白,实则不懂;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题型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于;表述时逻辑混乱,毫无章法等。结果导致学生学不好,教师教不好,教学绩效低下。
  细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所学知识的内质,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思维而仅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物理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就显得较为重要。
  1.了解教材设计问题,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强这一心理,通过不断深入了解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引出另一个问题,“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并在透镜下面放一根火柴或一张白纸,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通过实操演练后再讲练:它的特点是什么?望远镜的原理是什么?这样先提问,后讲解,再回答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自然会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爱好。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也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然地形成了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与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日常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投影出教材的4幅图,感受不对物体施力,物体就停下来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激发兴趣;接着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对比,是何其相似;随后再提出伽利略的观点,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课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主要对立点,提出以下问题: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或者,物体不受力能不能运动?真理只有一个,哪个对?请同学们用实验探究。经过上述对学习的引导,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最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通过深入了解教材,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2.结合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套用,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分析实际问题入手,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下面相关的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等。真实的实际情景可以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能量的转化、变阻器问题等。将这些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物理理论的认识,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准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的大而空,内涵不清外延不明,使学生无从入手,这样比没有提问题更茫然。因而,问题设计要结合实际,既能举一反三,又能触类旁通,且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
  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二是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习惯的价值,避免设计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引起争论的问题,甚至些能将认知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前缘,通过提问来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包办或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问题设计时要了解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
  好的问题设计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物理、教师更好地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如何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和谐统一的问题。其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在物理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优化,使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轻松,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活动的遗迹,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但是,历史具有突出的情景性,教师应努力把过去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头脑里并使其形象化,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使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想象,开展思维活动以获得正确的历史知识并有所创新。历史课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学科,它所讲授的历史人物、事件都是过去发生的。教师要使学生清晰了解过去的历史,就要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
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要素,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二是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是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一般来讲,所谓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陈述、交流和辩论,为自己的观点寻求理论立足点,直至取得一致认同的学习过程,从而最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而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是涵盖主题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其次是强调教学或学习主体,即师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全面培养人才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目的的教育。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自学能力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
摘 要: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是在借鉴国内外教学模式、地理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课程的设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回顾了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在肯定我国高中地理新课改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仍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回顾 问题 思考 
本文基于疫情风险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发现消费、投资的变化不但取决于疫情对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存量等供给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需求因素的影响.然后基于公众关注和媒体关
摘 要: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导学法由于集图像、声音等直观性和提问、思考的启发性于一身,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图像导学法具有便于操作和易于推广的特性,合理地运用地理图像导学法,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地理图像导学法是一种具有很大使用和推广价值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宗旨是传授已有的知识,使学习者掌握改造社会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物理学是充满生机的、富于创新因子的学科。我们应在改进物理教学的同时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实践能力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实践,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因此,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在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变。而物理实验课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的基础教育改革探究,是落实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抽象思维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若是死记,根本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境。教学时,设置有趣的小实验和诱导性问题,将抽象的概念活化,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把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