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笔者认为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应注意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物理例题和习题教学应重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物理课堂教学要有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识。三维目标要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物理教学落实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而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以往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侧重于教学,目标单一,而在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全面、具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只有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理有效的落实,才能真正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知识与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是隐形的。那如何有机地渗透这三个维度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应注意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追求的是一堂课讲得越细越好,知识面越全越好,教师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新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特别是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作用好比猎人获得了一杆猎枪,学者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在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凸现过程与方法,就不要轻易地将结论抛给学生。应该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多讲现象,通过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概括出实质性的东西。这个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是只能延缓的而不能速成的,否则的话,学生就失去了物理意义建构的平台。同时教师讲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要都是自己独白,要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让各种各样问题、现象、结论在互动交流中生成。
  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师生共同活动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各种落体运动,接着教师演示实验:(1)纸片和木片的下落;(2)纸团和木片的下落。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下落情况,显然同样的一张纸做成纸片还是纸团它的下落却分别比木片慢和比木片快。那就是说,物体的轻重不是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对比刚才的实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下落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空气的作用。空气对纸片的阻力比对纸团的阻力影响大,所以下落的情况不一样。教师提问:如果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同的物体下落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接着演示实验:牛顿管实验。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得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还有在讲“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安培力的大小因素”等规律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测量数据,比较研究,得出实验的结果,总结物理规律。学生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经历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方法,也在方法的运用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过程的体验。
  二、物理例题和习题教学应重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和应用。所以在例题和习题教学上,既要注意知识如何应用的教学,也要注意解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可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通常做法是引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多让学生交流,讨论碰撞,发表意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想和思维轨迹,归纳解题方法,提炼解体的策略,优化解题过程,把培养迁移能力作为宗旨,而不是机械地、条件反射式地讲题、做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学习,体验、感悟,不要生硬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宝典”,干瘪瘪地教给学生所谓解题的“秘籍”。
  比如有的学生在解力学题目时,常常不指明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经常漏力或者多力,写了很多的物理表达式,但不知指向哪个物体,有的则是没有根据。要避免这种情形出现,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物理表述技巧,授学生以“渔”。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运用自如。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有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识
  教师在的教学时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天体运动这章教学中,可以穿插我国对太空探索历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发射和返回;“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成功发射和探测;中国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漫步等,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时通过讲述牛顿、伽利略、焦耳的故事,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要想取得成功,不但不要迷信权威,而且要敢于向权威挑战;通过布鲁诺、伽利略的事迹,让学生明白追求真理,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事科学探索,要有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精神。当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抓住时机进行渗透。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做好学生活动的对话者、引导者、设计者、参与者,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培养品质。也就是要把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武.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初探
  [2]龚胜益.三维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
  [3]王宇华.浅谈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摩,对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围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阐述如何让复习更有效,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看题、磨题、研题、编题是数学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是影响复习课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摩,对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掌握系统,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些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繁多,各知识点又相互联系,要达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做出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结构以
摘要:搞好小学汉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汉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汉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注意抓好学生的汉语文能力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强化 小学汉语文 素质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指导  20世纪70年代首期在美国兴起的合作学习由威廉格拉赛提出,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等一系列相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合作的核心是小组学习,或讨论式学习。每组由4名左右能力不同的学生构
摘要: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同的知识为切入点,对同一题目从不同角度审视,探求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开拓思路,沟通知识,权衡优劣,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目的。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双基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如何发挥高考题的教学功能,把握高三复习备考方向,提高解题教学的功效,是我们一线教
【摘要】数学是一门以练习为基础的学科,必须进行有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程度。而在练习當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提升作业的效率,把握数学课程的重点,如何进行数学作业的合理配置与编配,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起到巩固练习与查缺补漏的目的,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实践反馈
关键字: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 形式主义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但这其中良莠不齐,很多人并没有实质性的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只是一种形式主义。为了更有效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针对多媒体教学、情景化教学、探究实验、新旧教材的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全国各地区、各学校都试图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均积极的
例题、练习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更是知识的生长与能力的发展过程.所以对于典型题目,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题目承载的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目给出后同学们积极思考,独立完成,结果很快出来了,可是大家给出了三种解法,两种不同的结果,谁对谁错呢?先看学生给出的三种不同解法.  为什么第一种解法与后两种解法所得结果不同呢?根源在于不等式的加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  教学实践表明: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概念教学,解题教学,与章节复习入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数学活动开放性强,因而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就不足为怪,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抑或压制学生“脱轨”言行,有的教师则视之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课堂因此多一份精彩。我选择了后者,做过了一些实践,下面通过个例谈谈他们创造的惊喜。  一、共同探讨,获取真知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