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课外拓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立足课文阅读,超越课文阅读,在阅读活动的空间里自由、自主地吸收文化知识。
其他文献
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优势,把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这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网络课件的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结构,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和空间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对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们常被色彩鲜明或自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
绿色,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她象征着文明、民主、科学、公平、关心、尊重、包容、安全,象征着和平、人际关系和谐,象征着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就是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
现代快速生活的节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自卑感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长期的自卑是导致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在你的身上潜伏着成功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采取行动,就能助你攀上连自己也不敢想的高峰。”现在小学生身上缺乏的就是唤醒种子的力量,自卑把成功的种子禁镏了,只有教师们用“爱”才能重新唤醒种子的力量,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泥潭。  第一、用“爱”指引学生寻找原因,走出自卑的阴影
对于许多农村儿童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常常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学生的这种反映是真实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儿童将对习作的抵触情
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一直在科学教学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科学老师可能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主观认为实验教学只需要学生按照活动注意事项进行照搬操作,没有必要在质疑方面予以太多关注,而有的科学老师甚至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表面上看,课堂简化了,实验结论也来得容易得多,似乎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省事。结果却是学生对科学现象、实验实证中的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如此,学生的
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都是主角,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得愈发灵动起来,老师们会喋喋不休的讲述知识并不断的进行提问,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所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成为了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