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教学有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节课是我的美好愿望,我甚至在乎每一次上完课的感受,如果自己不满意,又怎能让学生满意?记得在有关“有效教学研究”专题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老师曾提出: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教出让学生喜欢的课就是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牢记这一点,针对我们学生基础薄弱、普遍重理轻文的情况,我想我的语文课,可以进行因“材”施教的尝试,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求跌宕起伏,不求精彩纷繁,但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一些,活动单一一些;知识学习专注一些,训练扎实一些。尽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尽量提高自己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以语文必修一、二的散文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有了一些收获。
  散文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想象和审美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理解文本,获得知识,升华情感,发散思维,培养语文能力等。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或独特的教学风格去感染学生,那么可以尝试用科学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我认为教学过程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顺序。比如,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就应该让学生先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进行局部分析。要做到整体把握不肢解课文,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量,通过问题的引领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例如《记念刘和珍君》,我是这样处理的:对照注释一解题之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课文哪几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的事迹?一二两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六七两节主要写了什么?很快,学生就能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再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先以梁启超少年时一次巧对对子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梁启超的过人才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出学者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总体形象特点,以此为纲,理出全文内容。对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散文的教学,考虑到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散文篇目有限,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不惜花费一整堂课的时间,带着问题,引领学生逐段把握文意,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认真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下一步的阅读与欣赏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次,在片段学习上,必须把握好语言表达和思想的关系。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应该充分重视语言和思想的逻辑关系。文章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主旨而写,只是有表达方式和表现角度的不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注意辨析表达方式的不同。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甚至是演讲稿都作了精彩生动地描写,描写之中饱含仰慕之情。这些描写似乎还不足以表情达意,作者干脆直接抒情“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时能有几人?”这样学生就能分辨出描写和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及作用。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丰富的内涵。如《荷塘月色》中,在学生梳理出作者的情感思路,认识到作者的情感是矛盾复杂的基础上,再通过“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等领会作者“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段落,都是我们进行语言鉴赏品评的极好的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的语言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极有必要,这时候老师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对话平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语境,感悟、品味、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妙处,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对话中逐步学会有条理的表情达意。事实上,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析也极其精彩。例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动词“画”的表达作用,有位同学是这样说的:“画”写出了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荷叶上作画,以实写虚,写出了光与影的动态,富有灵动之美。
  再次,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文章精彩片段。很多师生还没有意识到背诵现代散文的重要性,以为只有古代诗文才值得背诵,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熟读背诵现代散文,学生可以获得比背诵古代散文更加强烈的感动和启悟,并获得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文学语感。《记念刘和珍君》要求背诵二、四两段,同步练习要求仿写第四段,以“考试之后”为题,写一个片段。恰好学生刚刚进行了一次化学测试,学生仿写得何其精彩。
  仿写片段:
  我们上午刚刚考完化学,下午便得到消息,说老师居然把卷子全部都改完了。虽说卷子不是很难,但我做起来,仍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当我和其他同学对答案时,才对了几道题,我就错了一道选择题,被扣了3分,竟不敢再对下去了。这时就有人传言,说我考了97分,我对这传言竟颇为怀疑,就错了一题?其余题目都对啦?一向,我就很粗心,从来,我对自己就缺乏信心。
  然而,第四堂课便证明这是事实了。没错,我真的考了97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作证的便是我亲爱的试卷,还有我高兴得合不上的嘴巴。
  接着老师宣布:90分以上,十二个人;
  接下来又宣布:97分,最高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也许,我要更加自信一些,更加从容地去面对每一次考试。
  在点评习作时,同学们不由得为自己精彩的仿写而喝彩。
  有效教学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获,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切实的提高。只要每位语文教师都做一个有心人,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师生共享成长进步的快乐。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是课改的关键点之一,应不断前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数量多,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教师上课有难度,因此教学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近几年我区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法改变了这一现状,尤其是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已逐渐体现其优点。“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抓手,课前学生预习效率明显提高,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文综全国卷命题稳中求新、题型分值基本延续的原则下,2015年高考第41题肯定会变脸,或许又是我们从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并且在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前,第41题一定会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排头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汇集历史新题型的“试验田”。  【关键词】高考 文综第41题 题型变化  2012年高考结束后,笔者撰写的《高考文综第41题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启示》一文发表在当年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一个独特的问题,它关系到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未来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家庭关爱 学校关心 社会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在用汗水换取比农村更丰富的经济收入的同时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反对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但是要让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必须使用一些招数,下面总结了了十种技巧。  一、合理导入课堂  课堂导入,直接决定学生
【内容摘要】今天,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结合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对生本教育理念作了有益的尝试,有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思考。主要包括课堂上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加强实践让学生“开口说”的训练。本文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建构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生本教育 情绪调动 方法指导 实战训练  生本教育理
【内容摘要】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言,学术界与教育界一致认可,并且教学的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但是当前阅读教学还是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本文通过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存在问题 提升方法  人类阅读的历史悠久,并非简单的看,而是用心体验。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文字信息、交流,它还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贡献颇多。语文阅读作为阅读的基础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渗透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初中英语学困生是指: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良、掌握知识慢、知识运用能力差、英语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的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习英语较为困难的同学。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对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基础差  尽管目前小学三年级即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对很多英语学困生而言,小学时候的英语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升入初
时下,高中语文在所有高考学科中的低位可以说是“极其卑微”了,“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学好数理化,走到天下都不怕”等理念在学生及家长心中也已经根深蒂固,这一方面确实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导向 ——唯分数论,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学生感觉时间花在数学题上,往往能够看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江苏高考只有语数外计入总分,这种现象就尤为突出。而语文则是“循序渐进”、“细水长流”,一般不会在短期内显现明显效果。另一方面
【内容摘要】通过对新课改的研究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时时处处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才能真正还学生主体地位。本文从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无用处”为“学以致用”;变“难”为“易”。这三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见解,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的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