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角活动中碎片化知识的整合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第二课堂,英语角的建设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特色的碎片化学习,如何将英语角中吸收的碎片化知识整合到个人的认知系统,成为英语角组织者以及参与者的一个难题。美国蒙特里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育语言学教授Leo van Lier提出的三A理论为此提供了指导方向,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个案分析以及观察等方式分析英语角学习过程中碎片化知识的整合情况,讨论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三A理论 第二课堂 英语角 碎片化知识 知识整合
  一、引言
  有研究者发现,在中国的外语环境下,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大学课程的第二课堂,英语角与传统课堂的区别点在于英语角的活动往往是参与者自愿参与,同时,英语角内接触到的知识为碎片化知识,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思想观点,多维度的讨论话题,以及新接触的单词、读音、短语、习惯用语等都是不够系统的、碎片化的。在此背景下,英语角组织者以及参与者亟需通过一种理念提高英语角活动中的学习效率。
  美国蒙特里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育语言学教授Leo van Lie对课堂建设提出了三A理论,即自知(Awareness),自主(Autonomy)和自真(Authenticity),通过Van Lier的理论模型,英语角的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能够从一种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二、促进三A视角下碎片化知识的整合
  Leo van Lier的三A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他强调学习过程受到内外两方面影响,两方面合力会引导学习者取得成功。具体见下图:
  1.自知(awareness)。Leo van Lier强调需培养学习者的自知意识,这是一种大语言意识,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元语言觉察意识(metalinguistic awareness)并上升到价值层面,学习者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从而能够有意识地参与以及有意识地反思。同时,新知识只有当与学习者已有图式(schema)产生联系时,学习才成为可能。如果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系统与外部事物不能建立某种联系,学习就难以发生。
  据笔者调查,参与英语角的同学95%以上有提高英语口语的意识,75%的同学在英语角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做到注意讨论过程中的生词,但是只有45%的同学会偶尔运用云笔记等工具梳理自己获得的碎片化知识。与此同时,据笔者观察,同样的参与者在面对不同的话题之时表现出的热情程度不同,相比“德国哲学”这一话题,话题“学校教育带给我影响”的讨论更加热烈。在笔者的一项访谈中,被访谈者也展现出其对生活类话题的偏爱。
  为了提高参与者在英语角整合碎片化知识的意识,活动组织者在话题选择上应该多考虑参与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在进行讨论之前可以以PPT的形式将讨论中可能会用到的相关表达展现出来,并让参与者明确学习这些碎片化知识的目的是什么,用这些语言可以做什么事情。只有当参与者有了这样的意识,才有条件围绕其自身学习需求对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有效的聚合,进而强化彼此之间的意义关联。
  2.自主(Autonomy)。Leo van Lier认为自主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选择性”(choice)与“责任感”(responsibility)。在社会背景下学生自主性的获得与成就感、所受评价以及自我问责感息息相关,进而Leo van Lier提出了第二个三A模型,即成就感(achievement),评价感(assessment)以及自我问责感(accountability),两个三A模型互相影响,借由第二个三A理论,Leo van Lier强调适当的外部评测机制可以促进个人自我规划,他强调学生应该进行积极问责自我问责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内在动机,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参与者对碎片化知识的主动吸收,在英语角的组织过程中,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参与者的需求,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立体、多维、有序的学习情境,组织者应该给予参与者自主选择话题以及决定完成任务方式的权力。
  与此同时,组织者应对参与者进行肯定,并鼓励参与者通过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等方式促进学习自主,并为其提供从知识呈现、工具支持、到活动交互的全方位支持。
  据笔者观察,在某演讲大赛的举办期间,英语角的固定参与人数达到20-30人,与此同时,即兴演讲类型的话题受到大家的青睐,参与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效果——在一场市级的英语演讲大赛中,一名固定成员获得该演讲大赛的特等奖、另一名固定成员获得三等奖。笔者对该特等奖获得者进行了访谈,该同学表示英语角的讨论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筹备该比赛的时候非常关注自己即兴演讲方面的能力,并有意在英语角话题讨论中注意对新知识的整合,并抓紧机会锻炼自己。
  3.自真(Authenticity)。Leo van Lier强调学习的真实,这种真实不仅指语言材料与生活中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真实行动”,其与前面的“自知” 与“自主”紧密相关。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应与其学习经历相关,与此同时,学习者在语言活动时的行动应是经过自主选择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他们所说的语言是他们想表达的,这才是真实。Leo van Lier强调这种真实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获得的。
  英语角的建设中外教的参与起到很大的作用,笔者所在的英语角中,邀请外教参与之后,英语角的参与人数明显增多,参与者的参与意识也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在与外教的交流过程中,70%的同学认为外教帮助自己解决了一些学习过程中石化的发音問题,对自己帮助很大。组织者应该尽可能在英语角营造真实条件,若是没有条件,也应该注重参与者的真实体验,最主要的是在英语角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态度,以此促进参与者将碎片化知识内化,进而推动其“自知”以及“自主”的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英语学习观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观,周文娟认为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学科知识的结构组织,是一种由相关多要素依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相关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于知识网络或社会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学习是一种从节点关系中掌握知识的“分布式认知”过程。我们需要创建人际网络汇聚群体智慧,通过各种节点获取那些碎片化的知识。“英语角”正是通过不同的人际交流而获得知识的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传统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体系”。郭文玲认为,这种“新知识体系”实际上是对碎片化知识的拆解、重组以及建构,从巨量信息中获取有意义的知识碎片,并与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完成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英语角的建设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参与者的听说能力,还应该具有促进参与者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个人内在认知系统的目的,这就需要组织者平衡各方面关系,以Leo van Lier三A理论出发促进参与者自知、自主、自在,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4-8.
  [2]Leo van Lier.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6.
  [3]周文娟.大数据时代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与发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0.
  [4]郭文玲.碎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6(16):32-33.
  作者简介:
  王芷(1989-),女,辽宁鞍山人,汉族,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学科教学(英语)。
  冷慧(1966-),女,辽宁丹东人,汉族,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CBE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学习模块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程、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运用CBE理论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五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旅游专业知识和服务操作技能,以满足未来涉外旅游岗位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CEB能力本位;旅游英语;课程设计与实施  【作者简介】郭定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上的“三乱”,尤其是假期乱补课现象。身为教师,本人一向听从指挥。但也曾在心理质疑过:学困生利用节假日,弥补一下知识上的欠缺,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后來逐渐的认识到:假期补课成为家长们认为是快速提高学生成绩的捷径,更是补课老师大笔赚钱的快捷手段,但这又何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如今在教学过程中,让我真正认识到的是:“变了味的补课行为”成为了教改路上的“绊脚石”。  社
【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诗歌的语言优美,语言词汇精炼丰富,语言色调平缓。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学习时,既要对诗歌进行欣赏,又要根据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语言、诗歌的写作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怀。本文主要围绕赏析在英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赏析;优化;英语诗歌教学  【作者简介】王保洲,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前言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中,借助
【摘要】在当下初中生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教师们应该在日常的有效教学任务中对学生们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们能够理解阅读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理解的练习过程当中提升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能力。而对于当下的每一名初中生来说,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教学内容当中提升自身对于英语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们应当从学生们的具体阅读能力出发,对学生们进行针对
【摘要】适恰课堂是基于我校学生学习实际所提出来的一种课堂建构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英语组形成了一系列学科建设案例,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个性化与高效化。  【关键词】英语;适恰课堂;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  【作者简介】史金泉,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适恰课堂是基于我校学生学习实际所提出来的一种课堂建构模式,通过数年的实践—研究—实践的操作范式,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推行方案,得
【摘要】文化背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物,作为高中生,我们需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英语,提高学习效率。日常学习中,高中生应着重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沉淀英语文化背景,从而做到“活学活用”。用这种方式来排除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英语成绩。本文中笔者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在英语学习中的
【摘要】低年级的孩子有其学情特征和学生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基础,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感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并且开展小组合作,训练协调合作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适合学生;写作能力;小组合作;磨课  【作者简介】周林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外研社新标准(一起点)二年级下册Module7
人性中本质的要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芸芸众生中,老至耄耋,小至咿呀学语,有谁不喜被认同、被赞美?学生也是!赏识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行
【摘要】文化素养作为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第五项基本技能,其作用和地位在较长时间里并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为何要培养英语文化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英语文化素养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英语文化素养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形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素养的概念展开,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化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在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过程中,增强文学意识可以有效的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的品读提供一定的助力。增强文学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对文字语言的学习,尤其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增强文学意识能够有效的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英美文学意识;英语语言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张卉,哈尔滨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