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生是一篇说理性的老教材,教育学生做一个“拥芦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但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化成流淌在学生血管里的精神营养就不容易了。
  落花生如何落根呢?有老师这样做:
  同学们,大家都实话实说,你说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学生讨论。并随即组织辩论。
  第一轮:讲各自的好处。(学生在发言中充分了解了花生与苹果的好处)
  第二轮:讲对方的缺点。(学生在发言中充分了解了花生与苹果的不足)
  第三轮:现场指导与辩论。(对反方)当代社会我为什么做苹果这样的人?我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不做这样的人?我在社会上会怎样?为什么?我做这样的人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会怎么样?(对正方)当代社会我为什么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
  反方发言意见综合: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精明一点,如果全部像落花生一样老实,迟早要被人骗;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就不容易被人发现,难得成才。
  正方发言意见综合:如果社会上都是你们这种精明的人,而且只讲体面,没有真才实学,肯定会被社会淘汰。当代社会要凭实力做,像你们只想炫耀自己,那样骄傲下去,迟早要成豆腐渣。做人应该做一半苹果人,做一半花生人,这样既不会被淘汰,又会精明不上当。
  这样处理教材是新颖的。学生先充分了解花生与苹果、石榴两类事物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迁移到做人问题的辩论,学生在争执中对两种类型的人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像苹果、石榴类的人那样骄傲是不行的,同时还体验到做花生类的人也应该“做一半苹果人”。最后。教师对结果没有做定性的评判,而是要求学生搞个相关的课外调查,并把做怎样的人放到一生中去思索。
  这是一场全国大赛课,许多听课者认为:这是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是对文本价值的二次开发,是对限于时代因素而略显不足的文本价值的积极调整。
  今年,我自己也上了这一课。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值得商榷:开放的情境、开放的思维,学生的确收获了许多。但是,离文本的主旨有一定的距离:文本是要求孩子做“拥有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重点是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的花生品格的可贵,至于是否做既有外表又有内在的双优人,是否好货还需要包装,那是另一个话题,是属于把握文本原本主旨之后的拓展范围。如果落花生有不足,不足的不是落花生精神,而是落花生现象。前者’的本质是谦逊与务实,后者的关键词是过于老实。很明显,我们的课堂立足点是前者,后者则是对主旨的异化。
  其实,我们审视父亲举出苹果、石榴的形象,也不难发现:父亲只是教育孩子不要有那种炫耀的姿态、骄傲的心态,强调的是品质,与苹果、石榴本身有没有用没关系。但这个跛足的比喻也容易给人错觉:似乎苹果、石榴就是文中所说的“只讲体面,对人们没有好处的人”。所以历来教学这一课者,对此话题都是能避则避,或一言带过,或从环节设计上回避,一如例文中的做法。只是这一避,要么避出疑惑:苹果不是也有好处吗?我怎么就不能做内外兼美的水果呢?要么避出偏颇:弱化了对花生谦逊品质的感悟体验,关注点成了如何做完美的人。这样的偏颇在语文教坛上并非一例,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二年级里有一篇课文《酸的和甜的>,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许多教师把思维的视点留在此处,姑且不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否领悟这种心理,我们看看文本的主旨就知道该如何把握:让孩子们明白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要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实践得出结论。2007年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中,一位获一等奖的选手就把握得很巧妙:重点体验几个动物的语言态度,至于狐狸的心理,是在充分体验与了解狐狸的行为之后,很轻短地一跃:狐狸没有吃到葡萄,为什么却说葡萄酸呢?由于学生充分进入了情境,充分感受了过程,自然能说出是“自我安慰”的原因。
  基于以上理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感受苹果、石榴高高挂在枝头炫耀的形象、感受花生默默生长在土里的形象后,我问学生愿意做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做后者之后,我随机设置思维跳台:大家看,这苹果多漂亮多让人喜欢啊,而且还那么好吃,我就是要做苹果人!我凭什么要把自己埋在土里不让他们知道?我这样做,是在有意偏离父亲话语的意图——父亲强调的品质,没说苹果有用与否的问题,但我考虑孩子认知时,就是有这种心理趋向,所以,我干脆不回避,就从孩子容易产生的“疑惑”的资源人手。
  学生有的说,花生多谦虚,你不想做谦虚的人吗?我则故意继续坚持我的话题:我已经是红红的成功的苹果了,我凭什么要谦虚?人家茅台酒那么好还打广告呢!学生思维无法跳跃时,我马上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我来质疑苹果人。我对一名学生说:你学习那么棒,体育那么出色,小提琴还是全市的冠军,你就是我们五年级的苹果人啊!苹果人,你有资格每天挺胸走路,每天对同学说,我真是厉害呀!学生笑过,对骄傲有了感受,我接着问:如果他每天就是保持这样骄傲的心态,一年、两年、十年后可能怎样?学生略略沉思,马上领会,我再趁热打铁:是啊,同学们,苹果的一生红一次,成功一次,它挂在枝头就是在展示它一生的成功。可是我们漫长的人生路,是靠无数的成功连接而成的。今天你成功了,成了别人“心生羡慕”的苹果,可是你一旦骄傲,也许明天就要品尝失败的苦果!学生明理后,我再回归文本,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悟“父亲的心”,再一次领悟父亲言语的意图:教育孩子做谦逊务实的人。这样,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落花生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矫正了我故意偏离作者意图设疑而造成的关于文本理解与表达方法体会上的负面影响。
  落花生有根,任何文本都有根,都有自己具体的主旨。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把握主旨而开展教学,让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而思考与表达,是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
  
  责任编辑:孙海燕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出现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问题,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试图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整体把握”其编排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整合”、“前置”、“追问”、“涵泳”、“拓展”等五种策略对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加以剖析,力求文本情感和语文实践相栖共生,夯实学生精神和语文的双重底子。    一、认识——整体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感悟“观察”,包括听、辨、观、闻、品,抓住事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并做到表达有序、详略得当。  3.给习作拟定题目,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并做到表达有序、详略得当。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茶叶、红绸、
【摘要】作为科学启蒙课,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师资问题和教学方法等都会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围绕小学科学教学和科学教材进行了各种研讨活动,畅谈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现状;新课程;互动  一、前言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科技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小学生学好普通话、认识汉字的有效工具。从苏教版到部编版,拼音教学的内容、编排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更好、更快、更积极地学好拼音,作者认为,一年级教师应该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有趣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巩固。文章总结几年作者的来拼音教学的经验,认为“有情的激励”“有趣的手工”“好玩的活动”可作为一年级拼音巩固教学的有效策略。
今天,人们对数学练习功能的认识,已不局限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而是已认识到它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还起着“激趣”、“反馈”、“实践”等作用,对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发展数学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价值。那么,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数学认识规律来优化课堂练习,提高练习效率呢?笔者根据数学学习流程谈谈如何有效设计各类练习。  一、 复习准备性练习:强调题目的“激趣·铺垫”作用  在学生接触新知识前,即教学的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历史画鉴赏是图像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图像识读能力的基础之一。文章从历史题材绘画视角、真实性、艺术性特征等方面对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了分析。此外,尝试建立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丰富对历史画多维度的赏析。  【关键词】历史性题材绘画;内容;艺术表现手法;阐释方式;《格尔尼卡》  历史性题材的绘画包含着史实与艺术表现特征。历史画一边呈现作者眼中的“真
学校管理在经历了规范管理之后,绝大部分学校的工作均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当我们在审视学校管理时,总觉得底蕴不厚、特色不明显。如何才能发展特色?笔者以为文化引领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学校文化源于学校的历史与传统,是全体师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学校的精神内核。学校文化可以让所有师生遵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团结一致,迈向理想的彼岸。坚守文化引领的制高点,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有两个境界:习得和悟得。习得是指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以后,使某种操作技能变得熟练;而悟得是指通过思与觉,内化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就如以下案例中两位教师对《白鹅》一文的教学,体现了不同教师对“语言文字运用”境界的不同理解。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师:这
生本教育以其先进的理念对传统的权威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但是,先进的生本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需要实践智慧的。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弱,但又不是完全没有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自律性不强,注意力不够持久,学习方法欠缺,习惯没有养成,等等。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如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呢?对此,笔者认为提供适当的支架,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有计划、
【摘要】上海市贸易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教学比较实验、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了英语学习者的兴趣偏好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了原版电影视听说学习模式的内涵,建立了校本化视听说学习模式的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找到了一种基于原版电影的沉浸体验式英语视听说学习模式,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原版电影;沉浸体验式学习模式;英语趣配音一、研究的领域及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