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泡泡”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导学功能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出现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问题,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试图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整体把握”其编排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整合”、“前置”、“追问”、“涵泳”、“拓展”等五种策略对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加以剖析,力求文本情感和语文实践相栖共生,夯实学生精神和语文的双重底子。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地位认识不深刻,要求把握不到位,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反义词构词方式)“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比喻修辞手法)“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配以一个省略号,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激励学生读而思,思而行,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因此,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但胜过明确的要求,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吐泡泡:“联系上文,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而且活跃了思想,发展了思维,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或练笔,或交流,或导行,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同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我运用迁移理论,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没有吐泡泡)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在小泡泡的提示下,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有形声字、多音字,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及时积累运用,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感受神奇的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 泡泡,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带着这个任务,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直击重点,教学目标鲜明,教学任务清晰,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推敲语言,既丰厚文本的内涵,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蜒亲吻。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反复琢磨,不断推敲,使词句不光优美,而且传神,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约占三分之一,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深究重点,不断追问,及时跟进,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就像音符在跳动,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停得错落有致,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画面感强,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通过追问,激活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找准课堂的延伸点,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___________(生交流)
  师:的确,这场灾难,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除了拓展练笔,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泡泡虽小,功能无限。透过小泡泡发现大学问,它让我们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它是课文中语言训练的生长点,更是综合性学习的导航仪。只要我们整体把握,精心梳理,智慧引领,定能让小泡泡焕发七彩的光芒,照亮我们的课堂!
  责任编辑:王颖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呈现出一些少见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数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所有“壮举”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会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课堂缺失了真实和朴实,久违了理性和“数学”!因此,新课程实践警示我
【摘要】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归根结底是在审美课堂对话中实现的。文章从“游戏精神”的角度阐释了儿童审美课堂对话的立足点及归宿,依托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探究了儿童审美课堂中游戏精神的视阈融合过程和方式,并依据此设计了促进游戏精神视阈融合的儿童审美课堂“对话点”,为儿童审美课堂对话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游戏精神;审美课堂对话;视阈融合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归根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品牌的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牌价值,用品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造就社会公认的示范性学校。文章研究了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对招生影响的重要性,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透彻的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建设;招生;影响;校企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
众所周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概念、公式,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作了周密的安排,选取典型的、难易适度的习题供教师安排、学生练习。只是教师在安排使用这些习题时方法各异。下面是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单元(苏教版)中的一道习题:  你能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小数吗?    编者的意图很清楚:通过数轴上的点写数时
2010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下称《减负通知》)下发,其中以“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为宗旨,对学生“在校时间”做严格控制,即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在校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上级会议是否如此传达不得而知,但各级各类评估检查组基本上照此标准对照评价,各校自然如此贯彻。如某校作息时间规定,上午8∶00开始安排30分钟晨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
孔子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改之即可。改的关键首先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反思或接受别人的提醒。对于小学生而言,反思固然不易,接受别人的提醒又何尝容易?  小学生虽小,但已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喜欢听赞扬话,听好话。对于身心成长的小学生而言,总要经过几次“脱胎换骨”才能丢掉那些坏习惯,从而健康地成长。这就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如何对待批评;其二,如何批评。小学生在受到批评时,不外乎有三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当中存在轻视实践教学,未能重视和发掘实践教学理念的情况。因此,对法学专业课程方案的改革,应当逐步强化研讨课、实践课程以及方法论课程的作用,协调必修与选修课程配置学分的比例,以实践指引为导向,以思维建构为抓手,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具体细节要根据实际办学规模、现有条件和具体培养目标而定。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方案;问题导向;实践课程;学分比例  【基金项目】此文为湖北省
“语用”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语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因此,从特级教师到普通教师,从展示课到竞赛课,教师们不约而同地把对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作为他们表达对“语用”理念的理解的注脚。但是最近笔者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四节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发现,同样的语言训练点,由于对 “说”、“写”的方法指导不一样,就会出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把动手实践提升到了新的、更重要的高度。现在,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操作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课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综观许多操作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只是较多地动手、动眼和动口,未充分地动脑,他们的许多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其自主探究和抽象思维等能力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笔者建议:让操作更“进”一步,即让操作“进”到探寻数学思想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作业观下,数学作业存在着很多问题: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呆板、单调等等。因此,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数学作业更科学。笔者结合教材,谈谈新课程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分层作业——让作业成为“自助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