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学会数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现代教育赋予我们新的内涵.本文从以兴趣需要为诱导、以体验需要为依托和以犯错需要为补充三方面入手,探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以人为本;教学方式
  新课程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探索得出数学结论,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时间和空间,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种具体教学方式,来谈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理解.
  一、以兴趣需要为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兴趣的需要恰如对一位良师的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高、难度大,如果没有兴趣作后盾,学生很快就会显现出学习疲劳,产生消极心理,学习效率降低,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学习才能够乘风破浪.
  情境的运用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首要秘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中遇见的问题、数学知识、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自觉将课堂内容与生活趣事相联系,学习兴趣也会不知不觉萌生.
  此外,悬念和惊奇也是满足高中生兴趣需要的一大法宝.有悬念才有挑战,有挑战才有激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出一些学生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故意制造悬念,设置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引用了雷蒙德关于“梦之小岛”的一道逻辑思维题:在某个时刻,某位居民相信他属于白昼型并且当时睡着了,那么他属于什么类型?这道题听起来非常有趣,又让学生觉得很深奥,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笔者顺水推舟,将教学引到对逻辑关联词的学习上.
  二、以体验需要为依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需要是学生认知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不仅包括学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观察、分析,还包括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无论哪种形式的体验能够带领学生作为主体感受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知识学得快,也记得牢.
  高中数学具有广泛的生活基础,数学不仅在教材中,更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来学数学,发现身边有趣的数学现象,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概念的原型,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习效果.例如,每当遇到立体几何的相关题目时,笔者总是首先请学生类比身边的实物,找到题目的原型,再寻求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很多空间想象能力不佳的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学生往往能轻松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积极地开展课堂数学小实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在动手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例如,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笔者一改传统教学方法,请学生自己利用工具动手画一个椭圆,再相互比一比,看看所画的椭圆有什么区别.学生的动手热情很高,他们主动摸索画椭圆的技巧,很快便弄懂了椭圆的定义,获得了难得的成功体验,无须教师再重复讲解.
  三、以犯错需要为补充
  犯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犯错、不断纠错、不断总结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犯错更是一种需要,犯了错误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进一步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错误更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明白了学生的错误所在,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而,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犯错,更要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学生设置“圈套”,引导他们犯错,以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往往对概念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很难真正抓住要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正向强调,未免给学生啰嗦之感,他们不仅不会认真接受,还会觉得教师讲课枯燥无味.鉴于此,教师不妨来个“请君入瓮”,抓住学生思维上的漏洞,设置一些小圈套,让学生不经意间就犯了错,随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自查纠正找到错误本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透彻理解.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双曲线的概念,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到点(1,2)和(3,2)的距离之差分别为1和2的点所构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双曲线,当笔者告诉他们这个答案不正确时,他们还一头雾水,于是我引导学生重新来审视双曲线的概念,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忽略了概念中括号里的几个小字.笔者仅用一个例子,就将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揪了出来,效果比反复强调要好得多.
  总之,“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教师的教学智慧一直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自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让广大数学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智慧的教学也逐步开始受到重视,本文试就数学教师如何养成教学智慧进行简单论述.  一、正确的数学教育价值观  所谓数学教育价值观,就是指对数学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数学教育价值观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教师对数学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
中国自古有“衣冠王国”的说法,而汉族的服装装饰千变万化,但是从形制上来说讲究平实华美、简单大方。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建立在传统中华美学基础上形成的服饰艺术,由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导致其风格特征鲜明,但是,其内在结构却承袭着不变的二维平面直线样式与中国艺术常有的审美基础。中国自古有“衣冠王国”的说法,汉族的服装装饰千变万化,但是从形制上来说讲究平实华美、简单大方。大体形成了两个谱系,一是上衣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1919年,丰子恺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和几个同学到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绘画教师。因为资金有限,丰子恺和老师们的生活都非常拮据,丰子恺就经常到街边去卖画以贴补办学开支。  有一天傍晚,丰子恺又来到了街边作画。这次他画了一幅《归牧图》,画中是一个老农用绳子牵着两只羊行走在小路上。没想到,他刚一画好,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个十来岁的少年哈哈笑着说:“你这幅画傻子才会买!”
【摘要】 本文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学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加完善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使学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进而使学院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形象;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  目前独立学院数学教学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学生普遍存在“学不好、不爱
美国数学教育学家G·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 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题海”茫茫,要使学生身临题海而得心应手,身居考室而处之泰然,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一、认真审题,捕捉题中特征信息,优化解题思路  一个题无论是题设、结论,还是整体结构、数字特征、直观图像,都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就可巧妙实现题设与结论之间的逻辑沟通,从而可优化解
刘钢退伍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临时做了代驾。  刘钢喜欢讲故事,特别喜欢讲鬼故事,经常把喝得醉醺醺的车主听得寒毛直竖,酒醒了大半。  这天正赶上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鬼节。到了晚上十一点,刘钢一单活也没接到。就在刘钢不抱希望的时候,手机嘀嘀响了,有人需要代驾。  刘钢立即和雇主联系。雇主叫李小燕,是个女的。看来李小燕喝了不少酒,声音含糊不清,听起来很费劲,不过声音很好听,年龄好像也不大,不会
親其师,信其道.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必然因素,并对人的认识过程起能动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知情结合,确定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还要重视学习方法、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情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格拉底年轻时,仗着自己读过一些书,就经常找人讨论深奥的哲学问题。有时候,他会故意找平民探讨,但平民只知道在田间劳作,哪懂这些话题。遇到不知所云的平民,苏格拉底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藐视,同时感觉很有成就感。  苏格拉底的举动引起了一些平民的反感,但是谁也没有当面指出。一天,苏格拉底找到平民拉凯斯,向他提出問题:“教育无知的人之前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  “很抱歉,我不知道!”拉凯斯答道。  “关于统治
民国初年,古陵县新上任一位县知事。此人姓丁名纺,乃前清秀才,平生有一大爱好,喜欢收藏字画,每到一处,必要寻访当地名家,一心收集民间藏品。他初到古陵不久,便听闻县城西有一位姓陈的民间画家,手中存有祖上传下来的墨宝,是稀世珍品,从不轻易示人。丁知事心中记下此事,拟择日登门拜访。  且说城西画家陈宸,年届四十,自幼受家风熏陶,农耕之余,读书作画自娱。可惜祖宗没为儿孙置办田产,仅留一幅《下山虎》作为传家之
初中数学教学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道分水岭,班级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一定转化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分层次教学是优化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我国古代孔子主张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