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写作也如此,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首先会愿意写作文了。就像父母鼓励孩子一样,让学生大胆地“放”手,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另外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让学生愿意写,快乐地写。
一、想法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
三、拓宽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
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圍有限,所以应鼓励孩子多见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比如在指导学生练说颜色的词语时,不要让学生的语言直停留在红的、白的、黄的这些贫乏的词语上,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成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多用,会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让学生愿意写,快乐地写。
一、想法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
三、拓宽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
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圍有限,所以应鼓励孩子多见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比如在指导学生练说颜色的词语时,不要让学生的语言直停留在红的、白的、黄的这些贫乏的词语上,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成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多用,会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