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之体会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从孩子年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注重语言、思维、情感的同步发展,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重点”与“基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到合理优化,策略教学。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生生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个性体验。
  
  一、课前铺垫,引入情境
  
  我们说:“兴趣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兴趣靠情感的支持,情感受环境、条件、氛围以及语言、问题、活动的影响,所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是阅读教学的始端。教学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1)问题引发情境。《三个儿子》一课,老师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吧,歌词表达了子女对妈妈的无限热爱,使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一个母亲与三个儿子的故事,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三个儿子是怎样对待自己母亲的?”这样的问题,自然的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2)语言描述情景。学习《北京亮起来了》,教师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古代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和人文景观,随着现代化进程,北京变得更加美丽壮观了,有世界著名的天安门广场,每到夜晚灯火通明,夜色朦胧,犹如仙境。有雄姿勃勃的立交桥,交通四通八达,车辆穿流不息;有密集如林的高楼大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的北京啊?好,现在我们就打开课本领略一下北京的风光。”
  (3)课件演示情境。学习《小鹿的玫瑰花》,用课件演示:画面出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鹿,站在一个美丽的房子前面,周围是绿油油的草地,小鹿向同学们打招呼:“嗨!我是小鹿,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看,这是我的家园,你们快来看看吧,然后把你们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4)音乐渲染情境。学习《找春天》,播放富有春天旋律的音乐,伴着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信息,把学生带入春天的世界里。
  (5)交流营造情境。学习《恐龙的灭绝》,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图片和有关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提出疑问,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此外鼓励教师的创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整体阅读,了解内容
  
  阅读教学一般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深入阅读课文。整体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能力了。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课文的生字和新词,把不明白的句子标出来,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阅读时,也可以相互交流,自主解决问题。读后,让学生说说课文的感受,学生不一定说得准确、全面,但只要他们敢说、愿说、能说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减字,不破句,不唱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注意让学生倾听,及时地纠错、评价,必要时,教师可领读、范读。
  
  三、自主识字,学会方法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扎实的训练。识字结合阅读过程进行,注意区分“会认”与“会读”两类字。识字要注意整体认读,加强音形义的联系,但各有侧重,有的字是字音(如易混的方音,平翘舌音),有的字是字形(如结构复杂,有新笔画的),有的字是字义(如不常见的,不常用的,抽象的)。识字要体现方法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联系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教师要策略地指导,如利用卡片认读生字,根据字形的特点,分析字理,采取比较、拆合、联想、字谜等方法。当学生领悟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后,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识字,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拓展识字途径。字义的教学要结合在语言环境之中,不要孤立地讲字义,不好理解的可用扩词、造句的方法帮助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要求“会认”的字,不必逐个分析字形,整体认读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复读和再现。这样减少了一节课的识字压力,使识字有个缓冲的过程。注意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写字一般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
  
  四、品读感情,自主发现
  
  要把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主张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疑,读有体验,读有语感,读的有效策略是教会学生品读。所谓品读就是让学生抓住主要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思想内涵,带着感情朗读。例如“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其中“一个劲儿”写出笋芽儿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在读的时候,应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并把“一个劲儿”读得重一些。
  品读不可忽视教师的导读。教师的阅历和经验要高于学生,所以,教师可抓住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例如:“春天来了”,小草、野花、树木多么高兴啊,你们也高兴地读读吧!”
  品读要读出问题,带着问题再读。例如《三个儿子》最后一句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疑问:“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回读课文,说说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
  品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体验不同,理解的层次不同,所以他们要选择读的内容不同。教学应尊重学生的需要,想读哪段读哪段,想读哪句读哪句。
  品读可以让学生讨论。针对某段或某句怎么读好,先让学生讨论讨论,如语气、情感、缓急、停顿、轻重。
  品读要注意评价。教师鼓励的语言,信任亲和的体态语言,都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功感。学生之间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使朗读高潮起伏。
  品读要讲究形式。根据具体的学情,可采取对读、接读、齐读、赛读,角色读……尽量尊重学生的自我请求,如学生说:“我想请?菖?菖?菖读”,“我想和?菖?菖?菖读”,“我想请老师读”,“我想表演读”,等等,都应当满足其要求。
  
  五、合作交流,弘扬个性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加强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转变他主的、被动的、唯一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学习方式为融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主导”才有“主体”。教师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评价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活动包括内在的活动(思维、想象、语言的组织等)和外显的活动(对话、游戏、操作等),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例如:问一问(提出不懂的问题);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说一说(说出自己的见解);画一画(画出自己的想象);演一演(演出自己的体验);评一评(评出自己的赏识)。
  “合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二。合作的基本方式是小组活动,但对低年级来说,小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首先要有问题,问题少而精,合作的伙伴不易多(4—5人),合作的研讨有秩序,有分工,教师要参与,做技术性的指导。
  “对话”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三。对话是平等的、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这个过程要注意处理好文本价值与个性体验的关系。文本价值涉及到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由于学生的个性,他们的见解或阅读的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六、注重积累,拓展实践
  我们主张淡化知识,不等于不教知识,而是去掉那些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的知识,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知识靠积累获得,积累多是自主的,所以我们强调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自己喜欢的佳句或课文。当然这种积极性还要靠老师的调动,老师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内容,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例如《笋芽儿》课后练习——我从课文找到了描写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
  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新课程教材注意了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例如,学习了《找春天》课文后,提出“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提出“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目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
不等式的解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解不等式通常是通过等价转化为简单不等式,再加以解决。但有些不等式(如无理不等式、超越不等式、含参变量的不等式等),用常规方法解显得极其复杂,且极易出错。这时不妨图象来解决,即根据要解不等式两端代数表达式的特征,构造两个函数,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利用图象的位置特征解不等式。下面试举几例来说明不等式问题的几何解法在解题中的妙用。  一、
摘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赖于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促进学生正迁移能力的形成,克服负迁移的影响;通过典型例题以点带面,归纳一般规律,通过训练,加强学科渗透,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迁移:创新:教学: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之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
外语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有一定的特色和风格,教师通过特色教学和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情、亲切地投入到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语言的美。    一、创新情境,激发思维,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课例:九年级(上册)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1a. Fill in the chart below with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小学生可以积累到更多的文字,这不仅为其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人才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创造能力最好的办法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激发兴趣,诱发研究动机;创设愤悱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提高预习效果,增强自主性学习能力;细致耐心指导,养成研究习惯。”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研究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而学生能力的开发,与研究能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阅读教学是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它以发展语言和思维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阅读课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感悟自得。新修订的《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
现行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于开展探究活动。从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出发,笔者试从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探究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对教材特点的认识,对教学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