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lov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思想政治课“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既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伊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当然,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真正的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注重搭建生活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零距离接触数学知识,并有效地理解、分析数学知识,进而从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更
摘 要:“协进课堂”是江苏如东实验中学在多年课改实验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新知课”(即新授课)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课型。本文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为例,简述“协进课堂”之“新知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关键词:协进课堂;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协进课堂”是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在多年课改实验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整合教材,提炼典型生活场景,富有
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困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难题[1]。笔者以一节主题教育活动网络直播班会课为例进行分析,力求突破传统形式,让学生在情感碰撞中唤醒自我,触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巨大宝库。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是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采用灌输式或串讲串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主权,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实施应该是让语文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母语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机会和尽可能的激励,使学生自能读书、自我提高、自主发展。    一、书声朗朗,是我们对语文
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照理说解答数列习题时,留意项数变化对题情的影响是一道必经的程序,但对于某些具备一定约束条件的数列问题,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项工作,造成了数列学习时的一个盲点。本文略举几例,并进行剖析,意在学习数列时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的本领,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会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听、说、读、记、变这几个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会听  听,就是让学生会听“话”。学生听课更是一项紧张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在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在紧张和谐而有节奏地进行,教学生怎样听老师关于知识的讲解,从老师“抑扬顿挫”的语气中、重复的语句中、环环相扣的表述中理
玩是幼儿的天性,更是幼儿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课程中渗透游戏元素,不仅可以优化课程的可实施性,还能激发幼儿对课程的兴趣,更能促进幼儿对课程的参与度,实现课程价值的全面提
教学设想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感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板块推进,以默读课文、寻找母亲爱我的事例、理清我的感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贯穿其间,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根据对“母爱”的理解,说一句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这一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进,
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往往有很多时候教师在有意或无意间创设了无效课堂,使教学留住了形式,留不住“根”。笔者在此结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