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为什么要让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和“哪些儿童文学是最需初中生阅读的”两大问题入手,侧重从理论上分析儿童文学与初中生的密切关系;再从“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和“学生怎样获取阅读成果”两大方面展开,侧重从实践上列举供人参考的操作方式。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少年;经典
  Giving Back Reading of Juvenile Literature to Youngster: Call for Regress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lassics of Junior Students//Guo Yongjun
  Abstract From two major issues: why improve junior students rea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which kind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he need to read for junior students, focus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junior students; and then, from two major issues: teachers how to teach reading and students how to obtain the results, of reading, focus on enumerating reference oper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youngster; classics
  
  “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道出童年生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因而他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近一个世纪过去,在那场中小学语文改革激烈的大讨论中,北师大王富仁教授2000年在《读书》上呼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同时,他冷静地分析道:“一个民族的儿童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世界,有能够养成自己梦想的适宜的土壤。在这时,我想到的是儿童文学。”[1]21世纪也进入第十个年头,儿童文学阅读在0~12岁儿童间的推广已颇具规模,形势良好;而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好像不再是儿童,初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中出现儿童文学好像就显得太幼稚。所以,笔者替本是儿童的初中生呼唤一声: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
  什么是儿童?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正是18岁以下的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特别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儿童文学越来越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提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的建议书目”,其中有大量读物正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人教版初中教材每册附录的“名著导读”中,超过半数属于广义儿童文学的范畴。
  1 为什么要让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
  1.1 个体需求
  儿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按儿童心理学的分法,初中阶段13~15岁的儿童为少年,高中阶段16~18岁的儿童为青少年。少年文学是为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中学阶段)的少年服务的文学[2],而儿童文学则是为所有少年儿童提供的文学的总称。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讲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初中生要看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天性使然。
  1.2 独特价值
  浙师大周晓波主编的《少年儿童文学》(第2版)中对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强调了3点: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担当完善与塑造少儿人格的使命,帮助建立审美的人生观[3]。儿童文学经典中的想象、幽默、诗意和游戏精神等,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童年阶段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是美好人性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性格塑造的起点,在充满好奇、探索、发现与体验的阅读中,学生能接受潜移默化的独特滋养。
  1.3 学科发展
  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学生和儿童)与相似的功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两门学科在发展中越来越紧密地走到一起,儿童文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是美和快乐的文学,是关于语言的文学。国内首次将儿童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结合的专著《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与终极目标。”[4]
  2 哪些儿童文学是最需初中生阅读的
  对青少年阅读而言,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其成长发展的阶段性,与此同时也可以肯定哪些书最需要读,什么是好书。这些问题的解答有着不受年龄限制的共通性。2010年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分享3点读书体会时说:“好书是那些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毋庸置疑,儿童文学经典就是这样的好书,而其在当下初中生的阅读视野中严重缺位。
  作家宗璞曾说过:“童话是每个童年的好伴侣。近年来更体会到,真正的好童话,也是成年人的知己。”师长们给初中生开列的各种书目中大部分是成人化的经典作品,因为他们所谓的有用就是在学校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在升学中用得上的,到社会能赚到钱的,他们并不把儿童自身的阅读乐趣作为主要的标准[5]。而特别在校园阅读中,一旦这种压力解除,学生可能会变得厌恶或恐惧阅读。
  那么,初中生自由阅读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相信对此略作了解的教师都会心存忧虑: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的普及已经导致儿童过早地成人化,日益多样化的出版物让儿童的阅读趋向娱乐化。而儿童文学能为学生心灵的成长提供特殊的养料,为妥善解决他们沉迷电视和上网成瘾等社会问题提供帮助。因此,倡导儿童文学阅读,对于电子媒介时代童年生态的优化是必然的。曹文轩先生认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然而他最近也尖锐地指出,面对鱼龙混杂的读物,儿童阅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怎样引导初中生在当前电子媒介背景下的娱乐时代阅读真正的文学经典,是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典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彼得·潘》《夏洛的网》……这些是国内儿童文学研究权威在《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中推荐的,更多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还可到《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和《孩子喜欢的101本书》等专题研究书籍中进行优选。“这些童话童书中的文学名著、文学经典,值得放进成年人的阅读书单。现代和后现代,已经不是继续地只让童年阅读成年,也是成年热情洋溢地阅读着童年了。”“人往高处去,孩子渴望‘长大’,这才是本质上的‘儿童本位’。尊重这个本质和本位,是真正的敬重童年、敬重生命。”[6]这是国内儿童阅读“点灯人”梅子涵先生的精彩论述。外国的儿童文学经典可从梅先生著述的《阅读儿童文学》和《相信童话》中找,他精准的眼光便于人们的选择。认识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则首选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世纪长城”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3 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在新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在阻止文学阅读式微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是最需要发动的主力队员。在小学教师将儿童阅读推广开展得有声有色、高中教师将经典阅读赏评得有板有眼的同时,初中教师绝不能任学生的经典阅读处于自然状态,应该搭建起一座由儿童文学走向经典文学的桥梁。
  3.1 更新观念
  调查显示,小学生各阶段对儿童文学很喜欢的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而初中3年的比例分别为34.09%、16.46%和15.91%[7]。与这项数据相映照的事实是:今天我国99%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教学与修养的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文学的不被重视更多的是源于人们的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别忘加强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多翻几本书肯定大有所获。除前面列出的几本好书之外,方卫平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化》包容大气,王泉根的《中国儿童文学新视野》视野开阔,朱自强的《儿童文学概论》发人深省……正是在翻阅过这些书籍后,笔者坚定地相信:初中生的经典阅读一定要有儿童文学!而七年级是关键,因为它作为初中3年的起始年级,既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又给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一个纯正的起点;同时,作为一至六年级学习的自然延伸,还能弥补大多数学生小学未能圆满完成的重要一课。
  3.2 推荐作品
  遇到一个会开列书单的好老师是学生的幸运,提供书单是最简单的阅读指导,既可从上述书籍中精心选取,也可从《通向儿童文学之路》等研究著作中获取现成的“初中学生文学阅读书目”。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构建课内外联系对推广少年文学的阅读极其重要。由《斑羚飞渡》拓展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由《孤独之旅》拓展到曹文轩的纯美小说,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当然,再由此延伸开去,进行“成长小说”的专题阅读,就需要教师下足工夫备“大”课:经典如《雾都孤儿》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流行如《追风筝的人》和《三重门》,只有深入阅读比较之后,才能真正合作探究点东西出来。引导学生订阅《少年文艺》和《读友·少年文学》,能让他们更自主地了解少年文学的经典与流行。安排时间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曾开设“阅读儿童文学”专题指导课,教给学生“自身体验”“获奖荣誉”和“名家引领”等择书标准,受到校内外交流的多个班级的学生的欢迎。
  3.3 组织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考试还是指挥棒,这几年初中各校逐步注重课外阅读,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考试卷里直接加强对初中必读书目的深入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适当进行形成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将课外阅读成绩纳入语文综合成绩的评价已让不少学校尝到甜头。对初中生来说,在静心阅读的基础上,心动和行动都需教师用心指导。阅读群组和阅读基地的建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图书架、学校图书室是硬件,阅读交流、漂流接力是软件。对于建设“班级读书会”,小学中成功的个例很多;对于开展“校园读书节”,去看看“新教育实验”同行的操作就可见一斑。还有“作家进校园”则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彩活动,儿童文学作家与小读者的亲密接触是儿童文学本身的应有之义。笔者从2005年开始抓住机会,每学期都请名作家到校讲学,甚至先后邀请曹文轩、黄蓓佳和沈石溪等课文作者到教室中与学生自由交流,真正做到课内和课外亲密衔接、读者与作者直接沟通。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把课外阅读变成语文教育的丰富资源。
  4 学生怎样获取阅读成果
  4.1 静心阅读
  真正的个性阅读确乎是“不求甚解”的,让学生有兴趣、喜欢读是最上乘的方法,能沉醉于书中,还怕其中的营养不被吸收?要让学生静心,坚持每天规定时间的“持续默读”是经学校十几年检验的有效途径,它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其阅读热情。
  4.2 读写结合
  在大力推动阅读的同时,笔者还自编课外阅读手册《含英咀华》促进读写结合,特别强调精读每本好书之后要及时写下读书笔记。钱理群先生认为,读书笔记是人的自我对话、与他人的对话最基本的也是最自由的书面形式。由这种对话形式的成功,学生写给《草房子》中人物的书信打动了曹文轩先生,有了他到温岭的首次讲学;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感动》一书中,学校有20多位学生的“品读收获”被选入。笔者还特将此类佳作专辑编印成《儿童文学特刊》,得到钱理群、曹文轩、王尚文和方卫平等多位专家学者的肯定。
  4.3 增进交流
  良好的交流是一种积极的对话,文学阅读的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看完好书后口头的交流,笔者一直以来鼓励学生首先与家长进行,真正的书香家庭需要这种互动;进行班级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碰撞才会产生火花;笔者还成功创编《飞翔》文学社刊,为学生搭建开阔的书面交流平台。通过阅读能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是各种阅读的终极追求。正是在儿童和文学的感召下,2009年6月1日,温岭市实验学校成功举行浙川孩子心连心手牵手活动启动仪式。除现场捐款和结对帮扶外,多个班级学生还捐赠以儿童文学为主的1 000多册书刊并辅以书籍品读的漂流写作,相信儿童文学最能抚慰灾区同龄人的心灵。学生这种以书会友、以信交流的活动早已超越普通的阅读和写作本身。
  钱理群先生在1998年启动的《新语文读本》打开中小学经典阅读的新局面。王尚文和方卫平先生在《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农村版)的前言中这样写道:“让每一位小读者在自己的童年阅读中就亲近名著、亲近名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心愿。因为经典和名著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我们希望以这样的作品,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宝贵的‘精神的底子’。”这也是教师向身为少年的初中学生推荐好书时应该铭记的。同为“新语文人”的商友敬先生在人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梦想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诗歌,能大量地进入小学的教材和课堂。”《新语文读本》《快乐语文读本》和《亲近母语阅读系列》等丛书的系统出版已让小学阶段的梦想在课外经典阅读上逐步成真,而初中阶段旗帜鲜明去推动这一梦想的现在仅有方卫平先生主编的《最佳少儿文学读本》。
  初中生一方面保留有儿童的心性,另一方面又渴望成长,儿童文学与少年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应对了少年的自我意识建设[8]。笔者热切呼唤“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也坚定地相信:初中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同时会形成更强的阅读能力,从而走入成人文学的经典世界;只有永葆一颗童心走向未来的人,才能真正享有诗意的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37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3]周晓波.少年儿童文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22
  [4]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
  [5]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44
  [6]梅子涵.经典童书权威译本[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3-4
  [7]梁俊,刘代友.当前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8]朱自强.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历、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发挥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必要的。问题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1 问题设计适度、有价值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
摘要 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整合的本质、模式、原则3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这一课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
摘要 通过对SL(Second Life)中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分析,展示出SL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协作工作环境,鼓励教育者、研究人员理解、尝试这类新环境。  关键词 教育MUVE;Second Life;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85-02    1 Second Life    MUVE(multi-user virtual e
10.3969/j.issn.1671-489X.2010.02.044  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CAI课件的多媒体优势,使CAI课件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成为必然。笔者总结近几年在应用CAI课件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并且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CAI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形象化、动态化的素材,再现或模拟一些课堂
摘 要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定位高职院校发展思路,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国际合作、建立保障机制等措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功能,为建设国家一流骨干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
编者按  首先,我们应避免对此话题的误解。教育技术学源自近代西方教育文化,随着西学东渐,被引入我国教育体系。在其应用实践中,需要对其本质及变化规律不断深化认识,避免形式主义,并根据具体学科特点、不同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在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中逐步完善和升华,使之更为有效和清晰地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发展。  其实本文在这里展开的话题是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批判,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定,更大程
摘要 交互对于远程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提高远程教学的交互性一直是远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由于技术的限制,在交互性上一直停滞不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大力推进远程教学交互能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远程教学中交互现状、IPTV优势分析,为提高远程教育中师生交互水平和交互质量,提出基于IPTV的远程教学交互式应用模式。  关键词 远程教学;IPTV;交互
9月,新学年开始,美国各地的学生罗列出他们的采购清单。学生们基本上倾向于购买数字产品。从电脑软件到消除噪音的耳机,再到数字化课本,这些能够用于准备考试、撰写论文、记录课堂笔记等的教学辅助设备,因其实用而有趣的特色,长期位于销量榜前列。  小学生们希望的是把智能手机升级,而那些高校学生的购物清单内容则不仅限于此,多到要从纸上溢出来一样。教育装备经销商克雷格·詹森评价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的不断进
概要    2009年6月,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在出席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年会时指出:“仅单纯地就当下的情形进行投资,并不能使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正面临未来来自全球,而不是一个州或者一个地区的就业竞争。”他鼓励教育界人士重点着眼教育改革的以下4个方面:  ·采用最严谨的标准,为学生完成学业与充分就业做好准备,使学生取得成功  ·招聘和维持一支高效的师资队伍,特别目前亟需的课堂教师  ·改变落
《守株待兔》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古文。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读起来有些拗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文章读熟从而明白其中的寓意呢?实践证明,读扎实是理解的前提。以读促思是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比较阅读,初识寓言特点  中年级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培养他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开课之初,我出示两则小古文《龟兔竞走》《守株待兔》,让他们比较小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