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史论丛》评介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先秦史学会编辑的《夏史论丛》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了。半年前,中州古籍出版社曾出版郑杰祥编选的《夏文化论文选集》。如果说《选集》是对半个世纪以来探索夏文化的研究作了一次总结的话,《论丛》则集中反映了近几年学术界夏史讨论的新成果。两书相得益彰,都值得广大史学、考古工作者一读。《论丛》全书约二十三万字,收录论文二十篇。论文的作者是来自不同战线的专家。论文的内容丰富,选题广泛涉及夏史研
其他文献
随着建构式课堂教学的推广,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可是预习性的作业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及时完成,一小部分人只完成百分之三四十,真正完成的只有几个人。针对班级里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交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预习的好习惯,再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带头作用,陪伴同村的孩子一起完成预习作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由扶到放,孩子们进步很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简述了声波测试技术检测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一个超声波平测法检测大梁裂缝的工程实例,实践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对混凝土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实践和生活服务,还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数学知识作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数学素养,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复习课更应注重这些目标的达成。复习并非只是知识的回顾与再现,而应科学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已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多途径地探索解题
<正> 读了《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巩健芳同志的“试论‘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一文后很受启发。该文对二战时期连续三次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我感到文章对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的观点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巩健芳同志文章中说:“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就是“左”倾错误产生的社会根源吗?我认为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部门,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在传播知识与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更彰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优势。我校非常注重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图书馆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让图书馆成为丰富学生精神内涵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问解决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针对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结合平日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关键  解决问题关键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选对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
本世纪廿年代初,中国历史上演出了一场军阀“联省自治”的闹剧。仅就“联治”思潮的产生和“联治”运动的出现,作一简略的考察和分析。一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社会玫治生活中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主体探究视作让学生“动手做”,这虽然符合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但在活动设计中缺少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能力太浅,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这样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学生实际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实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科学教
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语言文字是用于表达感情的重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辅助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是教师利用自身的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借助语文的教材,结合教学中各种语文活动,对小学生实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以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盲目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么,我们如何去扬长避短,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呢?  一、要把握创设情境的“效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