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问解决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针对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结合平日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关键
  解决问题关键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选对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至少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求“一共”就要用“加法”,求“还剩”就要用“减法”这样最简单的思想。可是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单靠这样的讲解与灌输显然是没有效果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真正的内化与理解。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1、让学生“做手势”,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在理解应用题时我巧用比化手势的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在一年级上册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左手拿着7个苹果,右手拿着9个苹果,教师口述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生比划手势:左右手向拢聚在一起。同时,再让学生拿出右手食指在空中将“一共”两个字画个圈,教师随即引导:左右手向拢聚在一起,表示“一共”,我们就用加法计算。这样的数学信息可以不断替换进行加法训练。在教学减法时,教师手里拿这15根小棒,去掉9根,问“还剩多少根?”教师同样让学生比划手势。最后教师总结诸如“去掉”、“拿走”“吃了”,求剩下部分就用减法的思想。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进行对比性练习。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求谁比谁多(或少)几的问题与求比谁多、比谁少几的问题学生容易当成一回事。为了区别这两类应用题,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进行对比性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两类问题的理解。(1)女生65人,男生42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提减法问题)(2)女生65人,男生比女生少23人,男生有多少人?(3)男生42人,女生比男生多23人,女生有多少人?
  对于1题的问题学生都会,但2题和3题学生在提问时就出现思维混乱了。教师引导:2题中谁的数量已经知道了,谁的数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生:女生的人数已经知道,男生不知道。师;现在我们就要对不知道的提问。经过教师的这一引导,学生立即提出了“男生有多少人?”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男生有多少人?要读那一条信息?生:男生比女生少23人。师:比女生少23人,也就是比65少23。此时可以让学生比画手势的方法理解要用减法做。(这在前面“1、用做手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已介绍过了)问题3可以仿照2的方法进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求谁比谁多(或少)几的问题都要用减法做。求比谁多几的问题用加法解决,求比谁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解决。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21人去划船,一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学生常规的做法是21÷4=5(条)……1(人)余1人也要租一条船,所以需要6条船。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2分钟过去后,班上好几名数学活跃份子得出了以下解决方法:(1)4×5=20(人)5条船坐20人,多1人,再租一条船,所以是6条船。(2)4 4 4 4 4=20(人)共加了5次,租5条船多1人,再租一条船,所以是6条船。(3)从21里面依次减掉4,21-4-4-4-4-4=1(人),减5次后还剩1人,也就是租5条船后多1人,再租一条船,所以是6条船。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比较、讨论、争论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了这道数学题,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而且还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知识真正的得到内化。
  三、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生经历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的选择了算法以后,一般都能列出算式并计算。但此时,并不代表应用题的全过程已结束。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一种习惯,即检验的习惯。检查单位名称,答案是否写全,写对了,验证计算是否合理正确。这对与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乃至学会做人,都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应用题答案的书写也是一个头疼的事,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比如问题问的是这些钱够不够?学生往往答的是算式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强调问题怎么问就怎么答。
  最后,检查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即把算出的结果与原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首先检验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可以结合题目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其次检验计算有无错误。
  总之,面对姿态万千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引领学生去体验,感悟与实践,使知识得到真正的内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迎来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作者单位:汉中西乡县金牛小学 陕西】
其他文献
高校为了自身生存竞争与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将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两者结合起来,设计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实现、测量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广的学科,儿童又喜爱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促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创新的花朵争相绽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有的似乎与学习关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来甚至有悖于课例所要阐明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若是善于倾听,并及时捕捉闪光点,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激发想象,收获创新花朵  
建立了当消费者呈现价值判断异性时的动态定价模型,利用模糊函数引入购买可能性的概念来刻划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定义了博弈的理性期望均衡,并在线性购买可能性的假设下利用变
【案例】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上晨会,突然班长小秦举手说:“许老师,我的数学书被小杰扔到多媒体的箱子里了,那个缝那么小,怎么也拿不出来!”说完,委屈的泪水就
<正> 1838年底,经过关于禁烟政策的大辩论后,清政府确立了严禁政策,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这标志着清政府领导的禁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政府的这一政策对禁烟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表明清政府开始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侵略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但是,在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研究中,对这一政策的意义估计得并不充分,表现之一就是把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与清政府的政策割裂开来。一些论者把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实行的以“断绝来源为首务”的禁烟方针视为林则徐的创造,认为林则徐来到广州后,
随着建构式课堂教学的推广,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可是预习性的作业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及时完成,一小部分人只完成百分之三四十,真正完成的只有几个人。针对班级里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交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预习的好习惯,再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带头作用,陪伴同村的孩子一起完成预习作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由扶到放,孩子们进步很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简述了声波测试技术检测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一个超声波平测法检测大梁裂缝的工程实例,实践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对混凝土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实践和生活服务,还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数学知识作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数学素养,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复习课更应注重这些目标的达成。复习并非只是知识的回顾与再现,而应科学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已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多途径地探索解题
<正> 读了《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巩健芳同志的“试论‘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一文后很受启发。该文对二战时期连续三次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我感到文章对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的观点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巩健芳同志文章中说:“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就是“左”倾错误产生的社会根源吗?我认为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部门,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在传播知识与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更彰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优势。我校非常注重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图书馆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让图书馆成为丰富学生精神内涵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