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学会预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构式课堂教学的推广,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可是预习性的作业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及时完成,一小部分人只完成百分之三四十,真正完成的只有几个人。针对班级里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交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预习的好习惯,再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带头作用,陪伴同村的孩子一起完成预习作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由扶到放,孩子们进步很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体验预习,以初步培养预习的习惯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预习兴趣,建立预习的自信心后,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看起来很容易,对习惯不好的孩子来说,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很不容易做到。于是在每天的教学时间里,我必须从中抽出一部分来与学生一起进行预习工作。小学生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例如预习牛津小学英语4Bunit7 At a snack bar(Part A)中,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用“~~~~”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用“———”划出陌生的句子,用“○”圈出新单词,结合手头的《课课通》、《英语字典》、课本后的生词表等,解决疑惑。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词、重点语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借助工具书和参考书,辅助预习。
   接着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听课文录音,将Read and say的磁带播放三四遍,其中已学的句子如“A hamburger ,please.”等请学困生来重复,较难的新词“snack、noodles、something”等处请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模仿。这样借助磁带和录音机,听课文录音,过好听力关。从头至尾地跟着录音机把课文读一遍,大概掌握课文的内容,使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接着同学们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Su Hai 与Su Yang跟爸爸一起去小吃店里吃饭的事情。大声朗读课文,过好语音关,重点放在对新单词“a snack bar”“ noodles”“ something”上。结合着练习题Read and match(读单词,将单词与相应的图连起来)和Read and translate(读一读,想一想,写出正确的汉语意思),通过分析、揣摩、联想,过好理解关。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性了解,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我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们体验着预习所带来的成功感,大力表扬主动预习的同学,一个多月下来,学生预习习惯基本养成。
  
   二、小组合作,巩固预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英语学习本身就很枯燥无味,单单靠兴趣,靠教师的领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持之以恒。小组合作方式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其学习自主性,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按村庄给学生分组,共同完成预习作业,体验预习的成功感。每个村落都有学习层次不同的孩子,这样既可以起到监督和引领的作用,又可以让家长放心。
   小组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
   预习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组织学生以村落小组为单位在课上开展竞赛。为了本村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预习归纳知识。在学习对话或课文后,学生能够结合“综合性学案”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Unit8 Open Day的A部分对话教学后,能够完成这样的归纳题:本课时,我们学习的句型There is/are...in/on/near...,表示某种客观存在的物或人。其中is用在单数句子中,are用在复数句子中。同时也要注意主语是不可数名词的用法。如:(1)教室里有一块黑板。There ____in the classroom.(2)图书馆里有许多书。There ___ in the library.(3)冰箱里有一些奶。There ___ in the fridge.
  预习加强语音的正确率。对于中高年级而言,字母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说英语的标准度。进行组内预习能解决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听录音的问题,还可以互相倾听与指正,实践证明这是课外学生提升口语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时,一定要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才能避免各种各样不利于学习的事情发生,让每一个小伙伴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既可以巩固预习习惯的养成,又能够促进有效学习。
   预习习惯是良好的习惯之一,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习惯,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预习就不能上新课,就如同指挥官在未侦查清敌情的情况下,决不能下达作战命令一样。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不仅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正如教育家赫伯格·乔伊曾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既重课堂教学又重课外学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为他们现在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架好桥、铺好路吧!
   【作者单位: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有效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者在课程标准地引领下,经过一定时间地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它包括了教师引领、维系和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围绕《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精神,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和“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和发展”。教师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意向和兴趣,让学生在“想学”、“愿学”
<正> 一禹始封于夏《汉书·地理志》说:“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这是大禹始封于夏的较早记载。《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阳翟又是禹所封,为夏伯。”考《汉书·地理志》于偃师云殷汤所都,于朝歌则云纣所都,惟于故侯国则皆称为国。令阳翟不云夏禹所都,而曰夏禹国,可知阳翟是禹的封国而不是禹都。《汉书》注阳翟,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世本》言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封耳,应、瓒之说皆非。”《水经注·颍水篇》也说夏禹始封于阳翟为夏国。这些说法是正
指导孩子们写字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苏格拉底父亲和苏格拉底谈论石雕的故事,因为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写字不在技法如何传授,也不在学生每天要练多少字,而在于有没有唤醒学生那颗爱写字的心。  一、观、读、品,感受美  1、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虽称之方块字,其实仔细观察,它的形体也如人一样,有高矮、胖瘦之分。所以,机械地教孩子们一定要把汉字写得方方正正是欠妥的,也是不美观的。“观其迹,得其心”,引导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物学家达尔文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的。这是由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
基于财务困境预测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截面数据的静态计量,即以T-2,T-3(T代表被特殊处理的年份)的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进行预测,而忽视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因此本文证实了建立基
高校为了自身生存竞争与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将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两者结合起来,设计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实现、测量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广的学科,儿童又喜爱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促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创新的花朵争相绽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有的似乎与学习关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来甚至有悖于课例所要阐明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若是善于倾听,并及时捕捉闪光点,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激发想象,收获创新花朵  
建立了当消费者呈现价值判断异性时的动态定价模型,利用模糊函数引入购买可能性的概念来刻划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定义了博弈的理性期望均衡,并在线性购买可能性的假设下利用变
【案例】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上晨会,突然班长小秦举手说:“许老师,我的数学书被小杰扔到多媒体的箱子里了,那个缝那么小,怎么也拿不出来!”说完,委屈的泪水就
<正> 1838年底,经过关于禁烟政策的大辩论后,清政府确立了严禁政策,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这标志着清政府领导的禁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政府的这一政策对禁烟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表明清政府开始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侵略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但是,在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研究中,对这一政策的意义估计得并不充分,表现之一就是把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与清政府的政策割裂开来。一些论者把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实行的以“断绝来源为首务”的禁烟方针视为林则徐的创造,认为林则徐来到广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