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策略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为成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措施,即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高速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认知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关键。认知策略包含语言学习策略及语言使用策略等。有关研究发现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不同,成功学习者比不成功学习者更频繁使用学习策略,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为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他们学得比较快,更有学习积极性。较差学生也可以学会使用成功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一、注重“如何学习”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首先应注重其认知策略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新生入学后,教师就应该使他们了解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知道自己在初、高中学习阶段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指导学生根据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确立自己的短期学习目标,并对其作适时的调整,不断确立和实现新的目标。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新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unit1 school,通过学课文让学生了解skimming and scanning 等阅读技能,然后让学生每天阅读一至二篇文章。随着阅读的积累,学生逐渐能掌握阅读技能。在unit2单元中,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阅读方法,学会找出关键字词,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为阅读戏剧、小说、科普性等的文章打下基础。
  二、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
  短期学习目标可以是月学习目标、周学习目标或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总目标奋进,而当学生努力达到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时,总的目标也就自然实现了,否则如果学习没有目标,就会迷失学习方向,茫然不知所措。学生的短期学习目标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而应因人而异。比如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可以确立较高一点目标,而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制定补课计划,弥补初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一些学生只感到自己在某一方面较差,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剖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再设立相应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时,老师把阅读材料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一般、难、较难,标为A、B、C、D四等,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完成A、B两类,中等生完成B、C两类,基础好的学生完成C、D两类,让学生目标明确,在分层次阅读中渗透阅读技巧,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让基础弱和中等的学生完成C、D难度大的文章。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切实可行,如果定得过高而实现不了会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而目标定得过低,则容易放任自流,学习者不会取得明显的进步,也许连大纲最基本的要求也难以达到。
  三、培养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成就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者又必须培养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成就的意识和能力。惟有不断的评估才能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学习方法,设立并实现新的学习的目标。学习者不能仅仅被动地依靠老师的考试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就,还应该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估。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自我监控和评估的方法,比如可以用他人设计的测试题进行自我测试;通过自我录音朗读来评估自己的语音语调;采用中英文对译的方法评估自己的词汇量以及翻译水平;通过自己的写作与范文的比较评估写作水平等等,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可以互相测试词汇、互相批改作文等来互相评估能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个人性格、认知风格、学习经历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及特点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同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反馈信息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策略的成效进行反思并作出必要的调整。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在英语学习中少走弯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在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才能有成效的学习,所以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注重他们认知策略的培养,引导他们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对自己的学习成就进行正确的评估,最终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
其他文献
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能更好地服务于综合实践课程,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肥沃土壤。本文以学校紧偎洪泽湖为例,依据对洪泽湖悠久历史、
体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的信息具有民族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意思.本文对体语符号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作一探讨.
对实践性和通用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我们提倡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点的架构,而在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多下功夫。现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就如何构建一堂好课与同行交流借鉴。  一、如何更好地使用课本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的概念。概念是指引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它虽然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和强化品德修养的重要“通道”。  其次,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性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我们提倡课程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但有大量初中历史老师反映,学生对历史与社会不感兴趣,“枯燥、无趣、无用”是很多学生对于历史教学课堂的评价。根据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评价的最重要原因是教师只是为历史内容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知识的传递形式不仅仅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病引起微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对于其治疗,目前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中,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需要完成。作为数学课来说,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反思当前课改的一些做法,我们迫切需要走出课改的一些误区,回归平实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走出情景创设的误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研究目的  中国水仙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可以把水仙花的雕刻与水养技巧引进到研究性学习课堂,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和探索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对美的鉴赏力和动手能力。  二、研究过程  1.组织阶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出小组长,以小组参与形式与指导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实施方案,如检索相关资料,通过文献检索和视频检索,
现在中小学逐步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广东省在2004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再也不是传授普通的计算机知识。过去的教学评价方法令学生只停留在技术学习的层面上,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探索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必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  2003年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利用传承厚重、经验丰富的优势,设立"针灸特色模块",在北京中医药大学"5+3"学制学生中进行教学应用。在8周时间里,进行课堂讲授、特色讲座、实